在電影上映之后,學校就可以在招生的時候,驕傲地喊出如下口號:
“我們學校可是坂本清拍攝的《那些年》里面,出鏡的學校喲,是不是很厲害呢?!”
“是不是很想馬上入學,穿上校服,享受一下,與電影主角們,一樣的學習環境呢?!”
“那還等什么,快點報名我們學校吧!”
當然,坂本清也不會吝嗇于那幾個鏡頭。。。
而對于那些免費過來,參與電影拍攝的學生們來說,這也是一段非常值得回憶的青春記憶,當然非常愿意配合。
所以,一拍即合,在坂本清帶領劇組,來到橫濱市立高中的時候,他就看到了放假期間的學校中,依舊擠滿了小臉通紅,眼中充滿好奇的學生們。。。
看著這些青春洋溢的面孔,坂本清也是在內心,如此野心勃勃地想道。
“我的監督之旅,從這里開始!”
。。。
《那些年》劇組,來到了學校后,并沒有急著馬上開拍。
雖然前期的大部分布景,已經完成。
但是,還是要根據坂本清這個監督兼編劇,來決定最后的布景。
在坂本清所編寫的日版《那些年》劇本中,電影中的時代背景,被搬到21世紀00年代的日本。
因此,適當的年代感,是非常的重要。
而年代感這種東西,要從細微的地方著手。
像是學生們的校服,學校內的建筑風格、以及老師們的裝扮,都是應該注意的地方。
試想一下,在上課時,全部穿著舊式校服的學生,講臺上卻是一個走在時尚最前端,穿著2010年春季最新款服裝的老師,那在大銀幕前的觀眾,會怎么看?
不用想,直接出戲!
仿佛從21世紀20年代,來到了現代一般,那違和感,足以毀掉整部電影。。。
所以,布景與服裝等等的前期工作,雖然不起眼,但是,也是非常重要。
這是坂本清從幾位合作過的監督手中,學到的。
說起來,坂本清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
比起九把刀在拍攝《那些年》時,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坂本清覺得,自己的首次執導之旅,并不會有太大問題。
先不說,這是一部拍攝技術含量,不會很高的青春校園片。
就單單來自多方面的支持,就足以讓坂本清可以承受起,這部電影的所有損失。
誰讓他既是索尼音樂的董事,又是身家過億的富豪,要什么,有什么。。。
要專業電影拍攝團隊,東寶出了!
要宣傳資源,索尼和朝日臺,出了!
就連演員,都是內部消化,不用在外面苦苦尋找。
在如此人力物力、各種資源都充足,而且沒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看過原作的他,如果還不能拍出一部,足以與九把刀版本《那些年》媲美的電影,那就證明他,真的沒有執導的天賦了。
既然九把刀這個菜鳥可以做到,那他這個掛著“天才”名頭的天才菜鳥,沒有理由,做不到!
不過,就在坂本清信心滿滿地拿著執導筒,大聲喊出人生第一句“action”的時候,他怎么也沒有想到,這趟執導之旅,卻是那么跌跌撞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