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三天,才拍出了一天分量的鏡頭。
一方面是演員們的青澀和緊張,導致一場戲要多次ng,才能勉強通過。
一方面卻是坂本清這個菜鳥監督的關系。
雖然他是主演過多部電影,而且還跟幾位電影監督學習過,如何執導。
甚至,他所在的劇組團隊,是專業的拍攝隊伍。
燈光、攝影、布景等等都是業內最頂尖的。。。
但是,這并不代表,他一坐上監督的座位,就可以“刷刷”地將一部電影,完整地拍出來。
說到底,電影的核心,之所以是導演,正是因為,導演擁有著劇組其他人沒有的畫面構架能力。
簡單來說,只有導演,才能通過畫面,向觀眾訴說故事。
在這一點上,剛從演員的身份,轉變成為監督的坂本清,做得并不算好。
幸好,坂本清在經歷過了初期的拍攝不順利,也明白了,自己并不是什么電影天才。
想要拍好這部電影,不能急躁,得慢慢來。
而且,坂本清知道,這不僅是自己的練手處女作,也是未來撐起sma一片天空的菅田將暉、能年玲奈等人的重要練級機會。
所以,為了讓他們充分得到鍛煉,坂本清一股腦地將自己從各個監督那里,學到的執導經驗,通通都使了出來。
至于為什么,坂本清會不叫“菅田將暉”,而是直接叫他在電影中的角色名“山本公平”,那可是有考究的。
這正是坂本清從《熱血高校》監督三池崇史,這位暴力美學的“cult片之王”手中,學到的技巧之一。
在拍攝期間,必須用電影里面的名字稱呼彼此!
這個舉措,有利于演員之間的熟悉度,也加強了劇組的凝聚力,對于電影的拍攝,百利而無一害。
雖然電影的主要配角們,都是sma的人,只有松岡茉優以及澤部佑,是其他事務所的藝人。
同一家公司的幾人,相互之間,還是多少有所了解的。
讓他們演出朋友之間的嬉鬧感,也沒有什么難度。
但是,也僅僅限于sma幾人。
松岡茉優與年紀最大的澤部佑,就有點像游離于“sma”小團體的外人一樣,融入不進去。
因此,看到這個景象的坂本清,也是立馬想到了這一招。
作為監督兼主演,以及制片人的坂本清,在劇組的地位,是最高的。
他的意見,自然沒有人反駁。
因此,《那些年》劇組,突然就變成了,跟當年坂本清參演《熱血高校》時那樣,每一個人在片場內,都是稱呼對方的角色名。
就連坂本清也不例外!
不過,坂本清卻是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舉措,導致他想要樹立監督的威嚴的想法,泡湯了。。。
每天看到他,能年玲奈、菅田將暉、等演員,都是非常開心地叫著他在電影中的名字,左一個“浩介”,右一個“水島君”,這威嚴,哪里還能樹立起來?!
這讓某個菜鳥監督,感到既無奈又欣慰。
“起碼,劇組的氛圍,親近了許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