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件事鬧得整個江南都人心惶惶,群情洶涌,連他都頂不住了。
這幾天,他至少收到了十個同僚、同鄉或是其他官員的來信。
他們在信中怒斥陶然之與閹黨為伍,禍國殃民。
“陶大人,縱然是內閣來信,也改變不了我推行新法的決心。”
葉誠目光堅定,心如磐石。
新法勢在必行!
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改變不了葉誠的決心。
“侯爺,自古變法,無不流血,侯爺執意如此,那在下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陶然之眼看勸說不了葉誠,只能無奈地嘆了聲。
“多謝陶大人。”
葉誠起身朝著陶然之作揖。
陶然之連忙擺手,道:“不敢當!侯爺的新法自然是為大周著想,在下敬佩。”
說完話,陶然之轉身離開了。
“竟然不是為了我的事情!”
楊珺從屏風后面走出來,撅著嘴說道。
“行了。你回去吧。”
葉誠擺擺手。
……
第二天。
拍賣會在鳳凰樓召開。
很多不知情的百姓將鳳凰樓外圍得水泄不通。
若不是葉誠派人駐守這里,這些百姓只怕會沖進鳳凰樓,燒毀這里。
盡管有龍興軍駐守,可是百姓們還是朝著龍興軍投擲爛菜葉、臭雞蛋。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受那些士紳創辦的報紙所蠱惑。
覺得施行新法后,會影響到他們的生計。
雖然葉誠讓陶然之等清流在報紙上澄清并且解釋,可是在江南,這些士紳的力量太強了。
底層的百姓基本上不識字,他們的很多信息都來自于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又是士紳集團的一部分。
葉誠暫時也無力撼動士紳集團。
除非大開殺戒,可是朝廷不會容許他這樣做的。
雖然江南的士紳集團抵制,可是現場也來了上百人。
有些人是從京城或是西南趕來的。
士紳集團雖然說抵制,可是有些人還是悄悄地過來了。
比如儒學大家周瑜明便派了自己的管家過來。
前任吏部侍郎蘇陽也派了管家前來。
葉誠有東廠的情報網,對這些人的情況知根知底。
這些人嘴上仁義道德,肚子里滿是利益。
出海執照確實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也無怪乎他們如此激烈地抵制。
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夠拍下出海執照。
出海的利益實在太大了。
一艘船出海能換取幾倍的利潤,這可比剝削和壓榨老百姓獲取的利潤更多。
這場拍賣會由陶然之主持,也表明了朝廷的態度。
讓他們知道出海執照的推行勢在必行。
雖然現場人來了很多,對于出海執照能不能拍出一個好價格,陶然之心里是沒底的。
畢竟,反對的聲音那么大。
連普通的百姓都強烈反對這件事。
不過,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拍了。
再拖下去,恐怕會引起民變。
那只能硬著頭皮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