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人,你對一字旗投誠這件事怎么看?”
葉誠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清茶,然后詢問道。
說實話,葉誠對這件事有些懷疑。
因為一字旗要投誠,應該是來找他,沒必要去找越江巡撫王國安。
可是,至今一字旗都沒有派人來找過他,這讓葉誠心中有些疑惑。
“我聽說了這件事,聽說王巡撫正在和一字旗的首領正在談判,好像談判還比較順利。”陶然之沉吟道。
“我總感覺這件事有古怪,一字旗的首領不來找我,偏偏去找王國安。”葉誠嘆道。
“可能是王巡撫一直努力勸降一字旗的首領,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陶然之道。
“也有可能。等江南的物價風波平息了,我回去一趟越江。”葉誠道。
陶然之突然皺著眉頭,神色凝重的道:“葉侯爺,古泉府的糧價應該在兩日之內就會穩定下來了,可是整個江南的糧價平抑需要一段時間。”
“我另有手段。我會將山羅國運糧一事刊登在報紙上,另一方面,對那些不法的奸商,我會加以懲治。”葉誠道。
“既然侯爺有安排,那我就放心了。”陶然之笑著點頭。
兩日后,古泉府的糧價基本穩定了,甚至要比漲價之前還要低。
受到古泉府的影響,周圍幾府的糧價也逐漸恢復穩定。
而葉誠在報紙上大力宣揚山羅國今年風調雨順,有大量的糧食調入的消息,再加上葉誠讓周晨大力打擊不法奸商,在短短的五天內,江南的糧價應聲而下。
糧價下跌之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其他商品的價格也逐漸回落了。
葉誠看到糧價回落,趁機大量購進糧食,在各地建造義倉。
所謂的義倉,便是官府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谷賤傷農,然后在歉年賣出,平抑糧價。
原本大周是有義倉的,不過義倉年年虧空,十年前先帝便將義倉制度廢除了。
因為有官員建議,讓民間的士紳來辦義倉,若是災荒之年,官府可以向這些士紳借糧。
先帝這個人耳根子軟,還真信了這個官員的話,廢掉了義倉制度。
結果呢,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面,這些士紳囤積居奇,官府找他們借糧,根本沒門。
這個義倉制度還是要建起來,不然遇到糧食上漲風波,也不會像現在一樣,還要使用計謀了。
陶然之說得沒錯,這些士紳真該殺!
這些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上次,葉誠已經打壓過這些士紳集團了,可是很多人還死性不改。估計是想從糧價上找補回來。
這極大地影響了葉誠的計劃。
本來葉誠是計劃著一回來便拍賣出海執照的。
可是這物價上漲,出海貿易的利潤降低了,這時候拍賣出海執照肯定賣不上什么價格。
賀宇鳴帶著徐秋明、李桂芝等人也向葉誠訴苦。
自從物價上漲以來,出海貿易的利潤直線下降,已經沒有多少貨船愿意出海了。
出海一趟獲利好幾倍,可是出海本身就是風險極大的事情。
出海遭遇風暴,船只失事,發生海難,或是遭遇海盜搶劫,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