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公公的操控之下,這些報紙刊登了安杰明等一些清流的黑料。
比如被眾人津津樂道的霸占兒媳這件事。
那是安杰明在幾年前搞出來的一件糊涂事,他看兒子剛娶的一個小妾很漂亮,便霸占了。
當時這件事在上京城傳得也是沸沸揚揚,不過安杰明有些能量,將這件事壓下來了,所以也只是熱鬧了一陣子而已。
那件事也只有一部分人知道而已,絕大多數人是不知道這件事的,也僅限于上京城上流的小圈子知道。
現在報紙上的頭版頭條刊登報道,連篇累牘,加上安杰明帶頭哭喪搞得很轟動,所以這件事再次被提及,一下子在上京城火爆起來了。
所謂食色性也,對百姓而言,
食色之性是人的本能,他們更關心這些事情,特別是有關達官貴人的桃色新聞,這滿足了他們對上層社會的好奇心。
現在安杰明的事情被重新提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現在這件事成為京城百姓們的談資,一時間激起了千層浪。
在報紙的報道之中,安杰明被塑造成一個荒淫無道、不負責任的形象。
對于朝廷官員來說,道德敗壞更能敗壞一個人的形象,葉誠可是深有體會。
因為在百姓的眼里,這些朝廷的官員很少有不貪污的,如果再加上道德敗壞,那就是十惡不赦了。
現在先皇的遺詔罷免安杰明的理由便立住了。
他還有臉帶頭哭喪鬧事?
所以,在報紙報道的第二天,安杰明和幾名官員就悄然離開了。
因為報紙上也報道了其他一些官員的桃色新聞,所以他們也離開了。
又過去兩天,喬皇后以皇帝完顏亨的名義重新恢復了一些清流官員的官職。
于是,這場轟轟烈烈的哭喪事件逐漸落下了帷幕,最終也淪為了笑柄。
然而,這場事件的影響卻遠遠沒有結束。
雖然清流文官的勢力被削弱,但是清流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葉誠也沒有義務幫助喬皇后和秦公公將清流文官趕盡殺絕。
所謂政治就是平衡各方勢力。
讓喬皇后和秦公公的勢力過大,也并非葉誠想看到的。
所以葉誠需要清流文官來限制喬皇后和秦公公的權勢。
而且這些清流文官對大周都有些好感,說難聽點,很多人都是帶路黨。
這也是葉誠沒有動用禁軍的原因。
就是因為葉誠不過過分地削弱清流文官的勢力。
一個月后,喪事辦完了,完顏亨順利登基,成為金國的皇帝。
而喬皇后也順利的垂簾聽政,把持金國朝政。
葉誠見事情辦得差不多了,也準備向喬皇后辭別,離開金國了。
所以葉誠來到了坤寧宮,向喬皇后辭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