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峰走過去,看了看齊松年的床鋪。
床頭擺著一本書,上面還帶有圖書館的公章,書的名字是《雷鋒日記》。
除此之外,書籍的一旁還放著一個筆記本。
陳青峰拿起那個筆記本,稍微翻了翻。打開的第一頁就是教員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筆記本的里面有幾張雷鋒同志生前的插畫。
筆記本上還摘抄了一些雷鋒同志的語錄。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般的火熱……”
陳青峰慢慢的將筆記本合上。他的心情很沉重。
這是一個單純的年輕人。
像如今很多有理想,對未來生活充滿向往的年輕人一樣。他們的眼中有光。心里有理想。對社會有著美好的愿景。
然而現在這樣一個大好青年卻失蹤了。
筆記本里還有齊松年留下的一些希望可以生產出更多優質煤炭的個人工作小目標。
陳青峰看了看,然后對著這里的保衛處長詢問道:
“他這個人有什么愛好沒有?”
“啊,小齊他喜歡看書,我聽和他一個宿舍的其他同志講,這家伙好像也挺喜歡吃的,不過想想也是一個農村孩子,來到了城里,以前在農村也沒吃過什么好東西,現在掙了工資,除了給家里寄去的,自己吃點零嘴也是應該的!”
……
廠區這邊的生活實在是太簡單了,井下,食堂,宿舍。
三點一線的生活其實沒什么可調查的。
而且人也不是在這里失蹤的,失蹤的那天,有齊松年的同事,見到他離開了礦上的生活區。
所以事情有可能發生在其中年從礦區離開到他前往火車站,并且從火車站一路回到老家的這段路上。
“喬大哥,咱們先離開這里吧,別再麻煩保衛處的同志了,我想沿著離開礦區的路去火車站那邊看看,路上你給我說說,這些案子之間到底都有什么聯系!”
“好的!”
于是陳青峰跟保衛處的同志握手告別。然后就跟著喬大年一起上了車。
兩人沿著崎嶇的公路一路開著。
陳青峰看了半路,覺得自己也可以試一試。
他是有駕照的,但駕照要等到九幾年的時候,陳青峰才有機會考。不過當初在部隊的時候,他也開過大解放。
正好兩個人一路上,喬大哥要給陳青峰介紹案情。
于是就把位置調了過來。
“那我就先從第一個案子開始吧!第一個案子發生在三年前,一個從新疆農場回晉州探親的知青,回去的路上失蹤了,按照家屬的回憶,當時他在火車站附近的郵電所這邊,還給家里寄了打了封電報回去!”
“火車站?”
“不光是火車站,也有汽車站!”
“喬大哥,你的意思是說,受害的人里面,有很多都是旅行的人?”
“有那么十幾個吧!也有市里的!”
“喬大哥,有一個設想,你幫我驗證一下,這些人失蹤之前是不是都必須要乘坐火車或者汽車或者公交車之類的交通工具?”
“啊?這個……好像也不全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