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如果遺書中真的提到某些人的話,那假設他是為了替這些人去死,所有被他提到的人都會受到牽連,那么自殺也就沒有了該有的效果。
陳青峰假設青木是為了把所有的秘密都隱藏起來,以方便那些人照顧自己的家人。
所以在這種狀態之下不留遺書,也許反而是更明智的選擇。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青木確實是被殺的,被謀殺的人,沒有辦法預判自己的死亡,自然也不可能留有遺書。
“陳警官,雖然死者沒有留下遺書,但是生前曾經有過遺囑!”
陳青峰拿起政務箱中關于遺囑的影印件看一眼,主要是一些財產的分配。
日本的政客看起來并沒有太多的財產。不過對于現在的國人來說,這些錢已然是個天文數字了。畢竟日本一個工人,一個月的收入足夠一個普通的中國工人干上一整年的。
陳青峰看完了所有的證據,然后又從頭捋了一遍。
現場是青木家中的書房,而且經過警方的調查,在現場沒有第二個人出現的痕跡。
事發時青木的家中除了夫人,還有一些傭人,還有管家。
他們都可以證明青木的太太這幾天和丈夫一直是保持著分居的狀態。
自從出事之后,青木最后一次回家就一直把自己關在書房里,茶飯不思。
與此同時,青木曾經有過抑郁癥,不過這些并沒有向媒體公布,畢竟他是政治人物,而且他還曾經看過心理醫生,醫生給他開了一些抗抑郁以及緩解壓力和糟糕心情的藥物。
并且還開了一些助眠的藥物。
這些都是合理的。
不過陳青峰腦海中有一個疑問。
為什么是割腕自殺?而不是服用安眠藥呢?
這樣一來,痛苦不是更少嗎?
當然各個國家的文化不同。
在這個自殺連切腹這種殘忍的事情都干得出來的國家,選擇割腕似乎也沒有什么難以理解的。
陳青峰在政務觀察室看了一個小時。
然后對中村說道:
“可能我需要和證人當面談談!”
“好的,我會盡快幫您安排的,辛苦了!”
“另外可不可以讓我去現場看一看!”
陳青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中村自然一口答應下來。
隨后他們幾個人離開了證據觀察室。
守在外面的記者,不肯錯過任何采訪陳青峰的機會。
不過所有的記者全都被江燕和蘇博攔在了外邊。
沒有辦法,這個案子的牽扯太大了,他們不能胡說。
因為哪怕現在向記者透露半句,第二天都有可能被引申出其他的意思。
陳青峰在記者的面前保持著高冷的形象。
隨后他被帶到了休息室,有漂亮的日本女警察給他送來了一杯熱茶。
而中村則負責出面協調。
中午的時候,陳青峰的午餐是在警視廳的食堂吃的。
他吃的是日式拉面,還有炸豬排之類的。
陳青峰的飯量不小,幾乎是中村的兩倍。
吃飯的間隙不斷的有人看著他們。
當然這些人都是抱著好奇和尊敬的眼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