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要說最認可的茶葉就數十大名茶了。
中國歷來喜歡飲茶。然而現在喝茶的辦法卻是從明朝開始的。
這種沖泡的茶,暗中符合了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天然合一天人感應,返璞歸真的飲用方法,對茶葉本身有著極高的要求。
可惜在云省這邊,更多的盛產的是粗枝大葉的普洱茶。
這種茶以前主要銷往藏區。
一九一五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將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此后,這個名單雖略有出入,但是云南的普洱茶始終沒有列入其中。
真正讓普洱茶大放異彩的是在若干年之后,耐儲存,而且越純味道越好的普洱茶具有了一定的金融屬性。
于是市場上才出現了幾萬塊錢幾十萬塊錢甚至上百萬一餅的普洱茶餅。
可現在,這東西就是藏區的牧民平時煮酥油茶用的東西。
怎么把這東西推廣出去?
陳青峰還真想了不少辦法。
說實話,他上學的時候沒有用功讀書,可這幾天他把圖書館能借到的關于茶葉的古籍全都翻遍了。結果還真讓他找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宋朝最知名的就是團茶,這種茶的飲用方法更接近于現在日本的抹茶技術。至于所謂的斗茶,在陳青峰理解就像是他在電視上看見過的那些咖啡師在咖啡上作畫,專業的說法叫做拉花。
因為抹茶泡沫濃郁,所以才能夠在茶湯表面用茶針挑出美妙的畫作。
不過,想要把東西推廣出去,總要有點噱頭。
所以陳青峰打算碰一碰老祖宗留下來的團茶。
雖然說叫小罐茶,但陳青峰仔細的想了想,還是覺得叫小團茶更好。
于是,陳青峰就把印象中的小罐茶大師制,改成了小團茶大師制。
畢竟是在公家單位上班,陳青峰好歹也見識過一些茶葉。
什么生普熟普,他雖然分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也明白,其中其實可以添加一些東西。
陳青峰咨詢了小董派來的制茶大師,仔細的研究了一下茶葉的窨制技術。然后,首先開發出來了,糯米香團茶。
當第一批產品被做出來之后,陳青峰帶著縣委的班子去茶葉廠這邊品嘗。
果然,品嘗之后獨有的糯米香味,讓在場的眾人贊不絕口。
紅色而清澈的茶湯,也讓人不由的喉嚨發甜。
然后陳青峰就把自己制造的第一批米香團茶托人寄給了唐文宗。
還有一種,則是,根據制茶大師的經驗制作出來的,里面加了一些陳皮的口味。喝起來類似于陳青峰,重生之前最喜歡的小青柑。
于是陳青峰提議把茶葉塞到柑橘的內部,制成完整的橘子型,負責公益的制茶大師,聽完之后,也覺得這個提議非常的驚艷。
其實,把普洱茶和紅茶之類的,跟柑橘類的外皮結合起來的喝法?中外都有,國外也有這種喝法,這種紅茶叫做伯爵紅茶。
而在國內這邊,可能只有像云省這樣的地方,才有類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