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了幾天之后,從首都來的考察團在這里召開研討會。
連云省這邊的領導都來參加了。
一下子小小的云海縣突然熱鬧了起來。
甚至連縣委的禮堂,都顯得擁擠了起來。
本縣已經很久沒有這么熱鬧了。
甚至這幾天云海的省電視臺報道的都是關于云海縣的事情。
這讓云海人民很驕傲。
考察團的結論是充分肯定了陳青峰在這邊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和改革。并且看到了不少的成績。
而云省這邊希望嘗試推廣和擴大陳青峰這一系列政策的實驗區。
畢竟云省這邊和緬甸接壤的地區還有很多。
……
陳青峰覺得考察團這邊,基調抬的太高了。
所以匯報的時候講的主要都是問題。
成績愣是一點沒說。
不是,他有私心。
是因為如何把云海縣的經驗加以推廣。
搞的太大的話。
搞不好他這個縣長就要調走了。
陳青峰來這邊才剛剛一年。
按理來說,地方官起碼要干個三年。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陳青峰這輩子不追求能夠爬到多高的位置?
但他是一個喜歡有始有終的人。
破案子就要把案子破得干干凈凈。
在云海縣這邊,他部署的幾件事情,現在都只開了個頭。
做事情就得把事情做好。
其實兩世為人。
仔細想想,就算你有機會有背景。那你又能當多大的官呢?
這官兒當到多大才算大呢?
以前陳青峰看過一部紀錄片。
講的就是西山省,一任官僚的事情。
當時有一句話讓陳青峰這輩子都記得。
“我在這兒還有幾年呢,倒不是想當多大的官,主要是想把這里的事兒干好。”
其實陳青峰上輩子也就是聽一聽。
但這一次,真的有一個縣十萬老百姓交到他手里。他才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他要是現在走了,下一任的官僚如果不熟悉他的布局。
很多事情可能也就荒廢了。
不管今后怎么樣,起碼陳青峰想等幾年之后自己離開這里的時候。
云海縣的茶葉交易中心和茶葉公司,還有縣一中的學校都能留下來。
“各位領導,目前云海縣還不是講成績的時候。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很多事情都只開了個頭。未來如何發展,能不能達到省里要求的效果,我認為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考驗!”
……
考察團來的快,走的也快。
走之前,陳青峰拿了一些他自己珍藏的小團茶,讓江燕特地送給蘇博的遺孀。
等到考察團走后。
陳青峰就來到了縣里的烈士陵園!
蘇博在這邊出事之后,縣里給他建了個衣冠冢,畢竟根據他家屬的意愿,遺體是要運回首都那邊的。
陳青峰之前很少來,今年還是他第一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