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求什么了,只希望小兒子能早點找到兒媳婦,總不能光棍一輩子吧,誒。”
聽到這番話。
林母的臉色微變,但還是扯出笑容,附和道。
“阿妹,我就不去了。”
“我給媽祖娘娘燒香就行了,這些年都是祂護佑我們家,再去找其他神明也有些不好。”
“對了,阿妹,你要是不急的話,不如過段時間再去?”
“泰永縣的那座廟,現在人肯定是多的很,這么多人都在燒香,那神明庇佑的過來嗎?”
“哎呦,十五,你說啥話啊。”陳大姨立刻反駁了一句,更是無比認真的嚴肅道。
“我都打聽了。”
“這五尊神明就喜歡熱鬧,人是越多越好,可不怕什么打擾。”
“而且祂們神力可是高的很,不管是多少人都能庇佑的過來,每個人都能享受那份福佑啊。”
“哪像媽祖娘娘,真是太多人求祂了,有時候真是應不了我們。”
“十五,要是我們都能像你家這般,只要求了媽祖娘娘就有回應,那也不用去那么遠的地方了。”
說到這里。
陳大姨忽然停下話語,不由得長嘆一聲,繼續笑著道。
“哎呦,我說什么呢。”
“十五,你要不去的話,那我可就走了,看下到底靈不靈。”
“我的小兒子都快三十了,現在還沒娶到老婆,那可真是愁人啊,走了,我得趕快走了。”
陳大姨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走出院門,明顯是有些說不出的著急。
林母看著陳大姨走遠后。
連忙便把院門關上,看向神色凝重的陳燕,搖頭感慨道。
“這事鬧的。”
“總感覺是越來越大了啊。”
......
泰永縣葛山村。
這個并不靠海的內陸村莊,以往都沒啥特殊的存在感,村中農戶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便是以采茶種田為生。
但自從龍王臺風過后,葛山村的氛圍卻是有些變了。
不知何時。
村后那葛山背面的半山腰,突然間就立起了一座破廟,廟里還有五尊泥塑而成的‘神明’。
起初村民都覺得有些奇怪,無人知曉這廟是由誰立起,而且這葛山的背面半山腰較為陡峭,茶田也不在這片區域,所以基本沒人會去。
因此都是默契的不敢進入供奉,尤其是水災剛過,村中有人遭難,生怕因此招惹到什么不干凈的東西。
但過了兩個月后。
村中一戶好吃懶做的人家,忽然變得格外有錢,起新樓請客吃飯,還買了摩托車,眾人紛紛打聽起究竟是做了什么生意。
那戶人家竟也不瞞著,說是家中那不學無術的兒子,有天上山打野味時為了躲雨,進了那座廟中。
對著廟里的五尊神求了求,下山回村路上,就撿到了一塊土黃金。
往后那兒子每天都去求,每天都能遇到一些好事。
小的還只是每個陷阱都捕到野獸,大的便是撿到黃金之類的事情。
同時還說了。
前些天全家都一同夢到了,五位神明專門來此托夢,讓他們告訴村中的其他人,只要尊它們,供它們,萬事皆可靈驗。
這消息傳的極快。
葛山村一些膽大的人,立刻便第一時間跑到那廟中,開始供奉起這五尊神,更是許下一個個的愿望。
有的想要發財,有的想要老婆,有的想要兒孫滿堂......
令所有人都有些無法相信的是,許下的這些愿望,這五尊神竟是或多或少的都能實現。
也許是不能立刻實現,但竟都是在朝著那路上前進。
一時之間。
這座破廟立刻變得香火鼎盛起來,村民不僅是主動幫忙修繕廟宇,更是加緊修出了一條路,從村中通往那半山腰的廟宇。
消息越傳越廣。
不只是葛山村,就連泰永縣,甚至是隔壁縣市的人,都專門來此拜這五尊神,希望能祈求庇佑。
......
此刻。
陳大姨已是坐著村中的大巴車,來到了隔壁縣葛山村的村口。
剛下車。
便是人擠人,四處各地都有人提著香火來拜神,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說不出的興奮和激動。
似乎都在想著,待會要在有求必應的五尊神明面前,許上個什么愿。
走進村子。
那葛山村的村中,便是用著一個大喇叭,大聲的喊道。
“歡迎各位來拜葛山的五通財神。”
“后天初五,正是迎財神的好日子,葛山村會拿出剛塑的神像,來舉行這最大的游神求財活動,各位要是有空的話都可來參加。”
“再提醒下大家。”
“若想求神足夠靈驗,何事都能有求必應的話,家中就不得再拜其他神,也不能拜祖先,今后只能拜五通財神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