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廳內。
“還為請教兩位尊姓大名。”張角也坐在一旁說道。
“韓信。”
“彭越。”
張角聽到他們的名字后也不太在意,這世間同名同姓之人何其多。不過自己也看出來一些門道,這兩人以韓信為首,彭越似乎像是韓信的護衛一樣。
張角稍微停頓一會,低聲道:“不知韓先生如何看出我們準備舉事的?”
“不瞞張教主,來的路上我曾經去過附近的鐵匠鋪打聽消息,得知你們太平道每個月都會來他們這里打造武器,雖然數量很少,但是幾年留存下來,數量就絕不會少,更何況整個丹陽郡又非這一家鐵匠鋪。”韓信神態自若的說道。
“僅憑這樣就能斷定?”張角不可思議的追問。
“當然不只這樣,你們近幾年的教徒已經不再招收老弱病殘,和你們剛開始建立太平道的初衷早已背道而馳,你們不甘平庸之心,昭然若揭。”韓信帶著笑意的說道。
“先生不但觀察入微,并且才識過人,真乃蓋世之英杰也。今天您既然來到這里,必然是能幫我出謀劃策。”張角先是贊賞對方一句,繼而又虛心請教,問計于對方。
“沒錯,我二人來此就是因為和大漢有滅族之仇,此仇不共戴天,想投入張教主麾下復仇。”韓信鄭重的說道。
“好,張某能得先生相助,如公孫鞅去秦,樂毅歸燕,大事可成也。”張角興奮的說道。
“如此,我就說說為什么不能現在起事反漢。”韓信拿起茶杯,慢慢喝下一口茶后,接著緩緩說道:
“如今大漢雖亂,盜賊四起,但是都漸漸被鎮壓下去。如果您現在舉事,必將被天下群起而攻之。您認為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兵力能和天下人相抗?
況且丹陽四戰之地,并沒有可以固守的險要之處,到時候天下兵馬四面圍定,主公縱有沖天之翼,也飛不出天羅地網。”
“那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起事?”張角此時已經聽得滿頭大汗。
“只在天下有變四字。”韓信笑道。
“何為天下有變?”張角追問道。
“從劉焉提出廢刺史立州牧開始,漢朝氣數已盡,現在只是茍延殘喘罷了。短則一年,長則數年,天下必然會群雄割據,到時候我們在起事自立,也不會被群起而攻之。
因為離我們近的軍閥也就罷了,太遠的話,他們要想進攻我們,自己的老家必然會被其他軍閥盯上,到時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韓信從容不迫的道。
“那我們今后如何行事?”張角請教道。
“除了廣積糧草外,其他照舊即可,不過最好能找一處隱秘之地,我們好訓練一批士卒,到時候舉事之時,就有一批成熟的軍隊可以抵抗敵人。否則到時候倉促舉事,這些教徒都乃烏合之眾,很容易被他人軍隊擊破。”韓信囑咐道。
…………
沒過多久,張角將守在外面的兄弟二人叫進來后,宣布韓信為自己太平教的軍師并負責訓練一批教徒,彭越擔任韓信的副手。
張寶張梁大驚,還想再次勸說兄長三思而后行。
張角只留下一句:“我意已決,你們必須向對待我一樣對待韓先生,否則按照軍法處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