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五月初一。
益州,蜀郡,成都城。
成都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成都平原已經出現了被后世稱為“寶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部落,他們聚集的成都平原附近,修建用于居住的房子,逐漸形成大小不一的部落,成都城因此開始漸漸繁榮起來。
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古蜀人開始在這里建立王國,成都城因為地理優勢,成為了古蜀王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他們分別派遣使者向秦國告急求救,希望能借助對方的兵力,滅掉對手。
在司馬錯力排眾議后,秦惠文王采納了對方的建議,出兵巴蜀,司馬錯與張儀等人率軍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與蜀國軍隊在葭萌關附近交戰,大破蜀軍,蜀國滅亡。
隨后秦軍路過巴國之時,又順道滅了巴國,自此之后巴蜀之地成為了秦國的后方糧倉,在李冰修建完都江堰后,這里更是成為天府之地。
益州原本的州治是廣漢郡的雒縣,因為劉焉當初聽聞益州有天子氣,綿竹的地理環境比起雒縣更加的容易防守與平定四方,于是將州治遷到了綿竹縣。
并且修筑城池、廣積糧食,試圖把綿竹打造成益州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甚至在綿竹還修建了類似于大漢的皇宮與天子規格的車乘、儀仗等皇帝才能用到的物件。
然而好景不長,劉焉并沒有修建完綿竹就溘然長逝,其子劉璋繼位后沒有多久,正在修建的綿竹城發生了一場大火,不但將正在建設的綿竹城完全燒毀,許多府庫的物資也在大火中燃燒殆盡。
劉璋與其下屬認為綿竹不吉利,加上廣漢郡發生過大規模的叛亂,才將治所移到了蜀郡的成都。
…………
經過一個多月的奔波,一位從幽州來的使者在數名護衛的陪同下,艱難的抵達成都城。
這位使者姓來名敏,表字敬達,義陽新野人,東漢太中大夫來歙之后,司空來艷之子,其姐姐來氏乃司徒黃琬的妻子。
來歙可是光武帝復國之時帳下有名的猛將,之所以沒有入選云臺二十八將,是因為來歙與劉氏皇族有姻親關系。
漢明帝劉莊在定云臺二十八將時,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與皇室宗親有關系的功臣不得入選。
來歙奇襲略陽、攻陷落門,在平定隗氏的戰斗中立功最大。之后多次擊退羌人,安定隴右,又在河池、下辨打敗公孫述的軍隊。
如果來歙能排入云臺二十八將,他的戰功和地位,絕對屬于第一檔次,完全有可能進入前三名。
原本歷史中,因連續遭遇董卓、李傕、郭汜之亂,司徒黃琬下獄后,其妻來氏害怕家族遭遇李傕等人的報復,帶著弟弟來敏南下投靠荊州的劉表。
黃琬出身安陸黃氏,乃荊州江夏郡的世家大族,來氏家族更是東漢立國時的頂級家族南陽來氏,劉表自然不敢怠慢。
后來荊州也變得不再太平,來敏的姐夫黃琬是劉璋祖母的侄子,劉璋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前來迎接來氏姐弟入蜀。
劉備平定益州后,以來敏為典學校尉,劉禪繼位后,任命來敏為虎賁中郎將,諸葛亮駐漢中,請來敏為軍祭酒、輔軍將軍。
不過,后來因為其口出狂言而被諸葛丞相罷免官職。
諸葛亮死后,來敏歷任大長秋、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