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問不可能做到張良這般,萍水相逢的人關他們何事?很可能這一生就只見這一次面。
有多余的錢財幫助自己的親戚朋友不好?
但是,當他們遇到這樣的人時,也會深深的被對方的行為所折服。
徐晃微微點頭,他這些年來,也不是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物,只是他始終感覺對方如此氣質,絕非只是普通的商人那般簡單。
徐晃沉吟片刻,不禁問道:“我在太原郡已有數年時間,閣下既然是來往于北境與中原的行商,我們似乎還是第一次相見吧?”
“沒錯,之前我們南下中原一般都是經代郡南下過常山關后,進入冀州地界,然后渡過黃河進入中原。
如今得到消息,似乎冀州渤海太守袁紹與冀州刺史公孫瓚的軍隊發生了摩擦,劍拔弩張,隨時可能爆發戰爭。
與其鋌而走險,繞道冀州,不如直接從太原郡南下,雖然都不太安全,但是這條路總歸近多了。”張良非常誠懇的說道。
“原來如此!正如閣下所言,太原郡并不太平,我見你們乃是生面孔,才多問了幾句。”徐晃微微點頭,正要轉身離開,就聽到身后傳來一句:“還未請教將軍大名!”
“大名談不上,在下河東郡楊縣人,姓徐,名晃,表字公明。”徐晃淡然的說道。
“我觀徐將軍的部隊,軍紀嚴明,即使沒有進入戰斗狀態,仍然氣勢如虹,對百姓秋毫無犯,有名將之資,為何甘于留在白波軍之中。
徐將軍應該知道,現在的白波軍除了徐將軍麾下的部隊外,其余大部分軍隊都曾經劫掠過百姓,對抗過官軍,已經不是數年前剛成立之時,那支為了對抗烏桓與南匈奴的由本地百姓組成的軍隊了。
我從雁門郡而來,并州刺史劉玄德禮賢下士,忠貞為國,其麾下大多數將領與謀士皆是平民或是寒門出身,仍然能得到重用。
我與劉刺史有數面之緣,將軍如果有意,我愿意引薦將軍前去。”張良走到徐晃面前,低聲說道。
歷史上有許多這樣鮮活的案例,義軍在成立之初打著“替天行道,反抗暴政,與民請命”等等口號,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所謂的義軍開始逐漸變質。
秦末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得到了附近飽受秦國暴政傷害的老百姓積極響應,紛紛“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加入起義隊伍。
軍隊連克數縣后,攻克了當時的中原重鎮陳縣,陳勝為了一己私欲,竟然在陳縣率先稱王,“號為張楚”,以陳縣為都城。
陳勝稱王后,其思想逐漸發生變化,與群眾的關系日益疏遠。
陳勝的故友因為說了他一些從前的“劣跡”,結果被陳勝所殺,他早已把當年的“茍富貴,勿相忘”的承諾拋到九霄云外。
他麾下的軍隊也與他一樣變得驕奢淫逸起來,開始劫掠百姓,敗亡的禍根自此開始埋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