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因為司馬懿誅殺曹爽一黨后,將魏國有能力的宗室全部遷至鄴城,其不臣之心已經顯露。
作為忠于曹魏的老臣,王凌謀劃在淮南起兵,以此重振曹魏政權。
卻因為參與此計劃的重要人物外甥令狐愚的突然暴斃,被對方手下告密而事情敗露,王凌也因此功敗垂成。
祁縣王氏在曹魏時代的代表王凌被夷滅三族后,開始一蹶不振。
直到兩百余年后的南北朝時期,祁縣王氏才開始重新出現的官場之上。
作為漢末晉陽王氏的代表王柔王澤兄弟,雖然比起王允、王凌為首的祁縣王氏來說,名聲不顯。
但是職位卻都是掌握實權的官職。
王澤歷任代郡太守、雁門郡太守、安東將軍等職。
王柔則出任護匈奴中郎將。
晉陽王氏雖然在漢末的官職并不太高,且遠離朝廷的政治中心。不過,卻毫無疑問成為了太原郡的頂級世家大族。
王澤之子王昶后來成為曹魏時期的名臣,官至三公之一的司空。
王昶之子王渾參與滅吳之戰,擊敗東吳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等,因此功進爵為京陵公。
魏晉時代的九品中正制已經深入人心,晉陽王氏憑借自王澤兄弟時代成為太原高門,王昶、王渾等人在魏晉時代成為頂級名臣,晉陽王氏成為了兩晉時代煊赫一時的世家大族。
直到東晉末年,他們這樣的門閥士族遭遇劉裕集團的打擊,才沉淪下去,直到南北朝末期,隋唐之初,開始再次活躍起來。
數年前擔任雁門郡太守的王澤因為北方能臣氐部的烏桓入侵,丟失了雁門郡而被大漢朝廷罷免官職。
閑賦在老家太原郡晉陽的王澤,親眼目睹了整個太原的亂象。
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更何況已經由自衛組成的民兵漸漸演化為劫掠百姓的匪徒。
好在整個太原郡還有楊奉麾下的白波軍并不劫掠百姓,晉陽王氏也在王澤的帶領下,暫時搬遷到了狼孟縣。
作為歷任代郡太守、雁門郡太守的治郡之才,王澤一眼就看出來楊奉治下的窘態。
他立刻以晉陽王氏的身份向對方建議道:“盂縣、狼孟縣為雁門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亦是中原前往北境的重要道路之一,應當在這里重視各地的商人并保護他們的利益,以此收取關稅、商稅。
這樣既能讓商人在亂世之中有了安全的棲身之地,也能將盂縣、狼孟縣打造成并州的商業之都,我們收取的稅錢也可以向東邊的冀州或是幽州購買糧食,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楊奉采納了對方的建議,并邀請王澤擔任自己的參謀,不過被王澤拒絕。
他們晉陽王氏好不容易才在漢末打響了自己的招牌,他當初在代郡、雁門郡的政績頗為不錯,如果不是胡馬南下,自己丟失了雁門郡,現在并州刺史的位置恐怕還輪不到劉玄德來當。
即使現在被朝廷免官棄用,又怎么可能出任反賊白波軍的參謀,自毀名聲?
現在搬遷到了對方管轄的狼孟縣,也不過是為了保全家族的權宜之計罷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