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站在一處高山之上,俯視即將被攻破的晉陽城,對自己所作出的這一前無古人的戰術壯舉非常自豪,不由得志得意滿的說道:“我作戰了大半輩子,大小百余戰,以前真沒意識到河水竟然有此等威力,可以毀滅一座如此堅不可摧的大城啊!”
隨后智伯似乎想起了什么,立刻閉口不言。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旁的韓康子、魏桓子想起了流過自己韓氏宗族所在陽翟城的穎水,以及流過魏氏宗族所在安邑城的涑水,不由得臉色大變。
即將倒在黎明前的趙襄子開始了自救之策,他派出自己的家臣張孟談暗中聯系韓康子與魏桓子。
張孟談向韓、魏兩家主言道:“唇亡齒寒,智氏如今一家獨大,我們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才能與之相抗。現在你們跟隨智氏進攻我們趙氏,趙氏即將滅亡。
一旦趙氏滅亡,以智伯的野心,你們認為他會放過韓、魏兩家嗎?到時候僅憑你們兩家的實力,真的能抵抗吞并了趙氏領土的智氏嗎?”
張孟談的攻心之話直接刺激到了韓康子與魏桓子,讓他們不由得想起數月前,智伯俯視晉陽城時,說的那番話來。
智伯的囂張跋扈已經讓韓、魏兩家感到巨大的危機,他們都害怕步趙氏的后塵。
于是,三方合計之下,韓康子、魏桓子決定倒戈反攻智氏。
此時,一位智氏家族的關鍵人物,有“智囊”之稱的智伯叔父智果出現,他識破了韓、魏即將背叛的陰謀,馬上報告智伯,建議速殺韓康子及魏桓子,或者以重賄收買二人身邊謀臣。
然而,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此時自覺勝券在握的智伯已經聽不進正確的意見,智果見到智伯剛愎自用,敗亡之象已現。
立刻返回族中,帶領自己這一支族人離開晉國,為了保全智氏血脈,改名換姓,另立宗廟,成為輔姓的祖先。
秦滅六國后,輔姓不忘先祖,恢復智氏,智氏血脈才得以延續。
智果的不告而辭,并沒有引起智伯的重視。
數日后,韓、趙、魏三家在一個暗無星月的深夜展開行動。
智軍的守堤將士被韓、魏兩家調走部分,趙襄子派人殺掉智軍守堤官吏,突然決堤放水反灌智氏的軍隊,智軍因忙于救水而陷于混亂。
韓、魏的軍隊迅速從兩翼發起進攻,趙襄子則親率趙氏的精銳部隊從正面出城反擊,大敗智軍,當場斬殺智伯。
為了免除后患,韓趙魏三家聯手覆滅了智氏家族,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驚!
若非智果有先見之明,保留了智氏血脈,煊赫一時的智氏家族也將在華夏歷史上永遠的消失。
晉陽之戰使得晉國最強的卿族智氏家族走向覆滅,晉國的國君也永遠失去執政的權力,數十年后,不斷蠶食晉國權力的韓、趙、魏三家公卿瓜分了晉國,天下也自此從春秋時代進入了更加波瀾壯闊的戰國時代。
毫不夸張的說,晉陽之戰徹底改變了整個華夏的歷史走向。
張良眼望如今有些破敗的晉陽城,不禁慨然興嘆道:“當年如果智伯沒有一意孤行,或是聽從智果的建議,最終的結局恐怕是智氏滅掉了其他三位公卿,如田氏代齊一般,竊取晉國國君之位。
秦國的東方是一個龐大且統一的晉國,又如何能東出以爭天下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