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李將軍此言,良謹記在心。如果在京城遇到無法解決的麻煩事,說不定真要上門打擾一二。”張良說完后,向李廣微微一抱拳,轉身離開。
李廣見到張良抱拳行禮,不敢怠慢,以晚輩的禮儀,躬身向張良回了一禮。
待到張良招呼陳到等人排隊依次進入京城后,李廣看到對方離去的背影,臉色陰晴不定的變幻著。
原本他能親眼見到漢初三杰之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張子房,并與對方暢所欲言的閑聊,簡直是難以置信的奇事,讓他感覺頗為的暢快。
但是與張子房聊完后,許多事情又縈繞在自己的頭上。
“岳飛,后世之人?史侯,廢帝劉辯?還有長平侯衛青、冠軍侯霍去病!幽州這兩年變法成功,整體實力大幅度上升,不可不防啊!這些事情需要與賈復、吳漢二位仁兄私下相商,或許也要拉上賈文和吧!”李廣站在原地暗想道。
…………
此時,張良等人已經進入了京城。
他打發商隊先去相關部門進行登記,然后讓他們去集市采購物品與售賣帶來的貨物。
他們此次前來雖然扮作商隊,實際上確實也有許多北境的物品拿到京城售賣,以此換取他們需要的鹽、鐵等各種貨物。
漢末的商人地位比起先秦與西漢開國之初,確實提升了不少,這里面既有絲綢之路的開通,商人們從西域或是西方帶來了漢王朝沒有的商品,亦有社會的需求。
商人的整體地位在宋朝開始才大幅度提高,因為宋朝的人口不但首次突破一億,經濟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商人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所以商人的地位比起其他朝代來說,提升非常顯著。
商人在宋朝之前的各朝代之所以地位低下,士農工商,排在末位,是多方面造成的。
經濟層面上來說,華夏各朝代皆是以農業為主,加上生產力低下,百姓首先要解決糧食問題,才能想其他。
農業能為國家帶來穩定的稅收與糧食,自然備受歷代統治者重視。
政治方面,商人的流動性太大,不利于國家的管理和控制,而農民皆有自己的土地,平時生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便于控制與管理。
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強調道德、禮儀、仁愛、誠信等品德,而商人往往給人的印象是唯利是圖,與各朝代的思想相違背,自然被絕大多數人抵制。
商人這個群體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部分百姓開始用自己多余的物品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當時的商人主要還是以物易物。
那時對于商人并沒有確切的稱呼。
殷商滅亡,周朝新立后,周武王允許前朝的百姓繼續做這種以物易物的生意,因為做這些買賣的幾乎都是商朝的遺民,故而稱呼他們商人。
那時候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因為前朝遺民的關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受到了監視。
春秋戰國時期,商人的地位顯著上升,許多國家都允許商人從政,像白圭、范蠡、呂不韋就是此中的佼佼者。
秦國一統華夏后,商人的地位進入歷史的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