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曹操剛剛平定河北,消滅袁氏,正常來說應該休養生息,鞏固河北各郡之地。
不過袁紹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逃到了遼西烏桓處。
這里因為河北動亂,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烏桓的有十萬多戶。
袁氏兄弟企圖借助這些漢人與烏桓的力量再次與曹操抗衡。
曹操非常擔心北方邊境的安寧,思考是否應該討伐烏桓,將袁氏兄弟趕盡殺絕。
曹操麾下的諸將大部分都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烏桓擁有地理優勢,而且以逸待勞,袁氏兄弟乃喪家之犬,他們自身已經沒有了價值,烏桓不會支援他們。
曹操除了擔心北方的烏桓,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擔心南方的劉表趁機北上,因為劉備已經在南陽的新野站住腳了。
這位在他心中與自己等量齊觀的英雄,即使一輩子被他追得雞飛狗跳,卻仍然老兵不死。
結果,郭嘉力排眾議,他認為劉備雖然有能力,但是劉表并不完全信任劉備,不會給他兵源上的支持,單憑劉備那幾千人也翻不起什么浪來。
而烏桓認為我們離他們太遠,不會攻擊他們,因此只要我們兵貴神速的出擊,必定大獲全勝。
況且袁紹這些年對北方的烏桓素有恩義,只要他的子嗣還留在烏桓,一定是個巨大隱患,不可不除。
劉備與劉表的關系被郭嘉看得非常準確,袁氏兄弟對烏桓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是他們胡馬南下重要的政治旗幟,所以攻打烏桓并沒有問題。
錯就錯在后面的選擇上。
在進軍途中,郭嘉再次建議留下輜重,輕裝急進,打敵人個措手不及,曹操采納了郭嘉的意見。
結果喜提兩百里路沒有水,他們又扔下了輜重,道路艱難,并沒有按照預定的日期到達,導致既缺糧又缺水。
曹操殺馬數千匹,掘地三十丈,才緩解了食物與水源的壓力。
到達白狼山的時候,因為翻山越嶺,許多士兵連鎧甲都沒有穿上,結果正好遇到逆戰而來的烏桓軍。
將士們都心生懼意,曹操自己也感到害怕。
這時,張遼挺身而出道:“烏桓軍逆戰而來,我們應該趁敵軍尚未結成陣型,發起猛攻。如果敵軍趁我們的將士尚未穿上鎧甲而發起猛攻,我們一定抵擋不住。”
曹操登高望遠,果然見到敵軍陣型不整,于是命令張遼率最精銳的虎豹騎出戰,果然一戰擊潰烏桓大軍,敵人首領蹋頓還被張遼陣斬。
北擊烏桓之戰,大多數人看到的是郭嘉的料事如神,張遼的勇猛果敢,虎豹騎的銳不可當,卻很少有人看到郭嘉此計風險之大,差點害死曹操。
兵貴神速,拋棄輜重,那是要在熟悉作戰地形的基礎上。
若非曹操福大命大,掘地三十丈得到了水源,蹋頓陣型不整的逆戰而來,以及張遼的天神下凡,虎豹騎的所向無前,極大可能曹操就要折戟到白狼山了。
即使如此,原本身體不好的郭嘉,因為長途奔襲后,最終病逝于柳城寒冷的深秋之中。
王猛思索良久,看向一旁的信陵君道:“無忌兄以為如何?”
魏無忌微微頷首,語出驚人的道:“我同意奉孝的計策,只是攻打的對象應該換成東門的劉辟部!”
魏無忌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只有王猛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