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契丹人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在跟隨鐵木真征戰天下的過程中,不斷向鐵木真灌輸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逐漸糾正了蒙古帝國在征伐天下期間的屠城策略,挽救了世界各地數以億計的百姓。
耶律楚材在鐵木真以及其子窩闊臺的治下,大力推動文治,逐步構建“以儒治國”的方略。
耶律楚材的治國思想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立國之基,對元朝在華夏的發展方向以及治國思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確立了大蒙古國封建制的基礎藍圖,也促進了蒙古帝國與華夏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另一位自然就是才華無雙的木華黎。
木華黎與蒙古諸將不同,其他人基本都擅長沖鋒陷陣,而他卻以沉毅多智,運籌帷幄為主。
“如今東胡部落所有人口只有十余萬,除去老弱病殘與婦孺,實際可用于訓練與作戰的男丁不到兩萬人,要想憑借他們統一整個蒙古高原談何容易。”鐵木真憂心忡忡的說道。
“哈哈,無需兩萬將士,只要給我一萬兵馬,讓我訓練一年時間,必定西平丁零,東滅扶余。”哲別意氣風發的說道。
近一年時間,東胡部落遭遇丁零與扶余國軍隊的夾攻,死傷慘重,哲別認識的幾個東胡部落的新朋友都戰死沙場,這讓他非常不爽,憋了一肚子火。
眼看東胡就要滅族了,鐵木真帶領他們挺身而出,收攏敗兵,屢設奇計,才以弱勝強的擊退來犯的敵人。
只是他們認識的新朋友卻永遠無法在一起把酒言歡了。
此戰哲別箭無虛發,連續射殺丁零、扶余多名將領,威震蒙古高原極北之地。
游牧民族自來崇拜強者,此戰過后,哲別得到了幾乎所有東胡族人的崇拜。
歷史上哲別原名只兒豁阿歹,因為箭術通神,與鐵木真敵對時,曾經射傷了對方的寶馬,鐵木真差點身死。
哲別后來歸降后,鐵木真不計前嫌,并為對方改名為哲別,寓意神箭手。
哲別一生征伐金國,攻取居庸關,平滅西遼,西征歐亞諸國,大破各國聯軍,一直打到了東歐的第聶伯河附近,威震蒙古草原與歐亞大陸。
“大漢的意思乃是東胡人口太少,我們就算能打得下來地盤,卻沒有兵力鎮守。一旦我們率軍離開,征伐其余部落,打下來的地盤很可能會被其余國家或是部落占領。
畢竟蒙古高原上的局勢異常混亂,可以威脅到我們的勢力不在少數。”速不臺解釋道。
作為蒙古帝國歷史上,軍事成就與功績僅次于鐵木真的名將,速不臺非常明白對方的意思。
“所以我們將來的戰略需要改變,不能一味的武力征服與屠城,需要收復其他部落為我們所用。
我們昔日大蒙古國建立之時,亦是無數部落融合后的結果。”木華黎獻計道。
鐵木真統一草原,建立大蒙古帝國后,征伐天下之時,多次制造屠城的慘案。
有些因為報復對方,有些因為通過屠城震懾對方心理,迫使當地的人不反抗或減少反抗的意志。
這種恐怖威懾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起到了效果,但也可能適得其反,激發更激烈的抵抗?。
不過更多的還是因為軍事上的戰術,蒙古西征歐亞大陸時,戰線拉得非常長,后勤資源有限,屠城可以防止城中的資源被敵人利用,減少軍隊的負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