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兄長你就是為人太仁義了,無論治國與治軍亦如此。然而戰爭哪里可能沒有傷亡,這樣我們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慕容垂語氣堅定的解釋道。
慕容恪為人與眾不同,無論是對同宗、士族、普通百姓皆仁愛有加,完全不像是魏晉兩北朝這個時代的人。
王猛甚至稱贊他為“古之遺愛”,即繼承和發揚了古人為政仁愛的遺風。
慕容恪幾乎對所有階級都非常好,他寬松無度的執政風格,也致使百姓多依附于各地豪族,國內蔭戶逐漸泛濫,豪強剝削愈發嚴重。
在他在世時,沒人敢站出來搞事情,一旦他駕鶴西去,前燕瞬間土崩瓦解。
可以說,前燕成也慕容恪,敗也慕容恪。
慕容恪一生,大破后趙數十萬聯軍,為慕容鮮卑沖出東北修羅場,立下頭功。
屢破高句麗,為慕容鮮卑穩住東北局勢,立下大功。
智破冉魏,擒殺有“霸王再世”之稱的冉閔,為慕容氏最終稱雄于河北,奠定基礎。
之后又連續消滅宇文鮮卑部落與段氏鮮卑部落,最終統一河北與東北地區。
沒有慕容恪的不世之功,慕容鮮卑別說統一北方了,就是在段部鮮卑與宇文鮮卑的圍剿下,能否沖出東北地區,都是未知之數。
而正是因為慕容恪的仁愛放縱的治國方式,導致軍政內部雙雙迅速腐朽。
他自己在世之日,其他人還有所收斂,一旦他不在了,前燕的國運也到頭了。
因為所有人都愛慕容恪,卻單單不愛前燕這個國家。
慕容恪與慕容垂來到這個時代后,他自然聽他的這位大才弟弟講述了他死后發生的那些事情。
只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慕容恪即使知道他自己性格里的一些缺點,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
好在跟在他身邊的慕容垂并不在意“仁義禮智信”,否則當年危急之時,也不會離開前燕投奔前秦,又在苻堅淝水大敗后,前往河北,叛秦復燕。
他們二人很好的互補了各自性格中的缺點。
…………
半刻鐘后,正在奔襲的段別離軍隊突然大亂,兩支不同于段部鮮卑與慕容鮮卑的軍隊突然從兩翼殺入他們的軍中。
慕容廣見到敵軍大亂,大喜的喊道:“族人們,你們快看前方,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來,段別離的軍隊已經大亂了!大家隨我反攻敵軍,復仇的機會到了!”
本來早已經驚慌失措,嚇破膽的慕容氏將士們,難以置信的看向大亂的敵方軍隊,愣愣的站在原地。
好在慕容廣麾下的高級將領們都知道他們的作戰計劃,立刻將計策迅速向將士們傳達下去。
片刻之間,一傳十,十傳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