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遼東太守公孫度更加不可能。
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公孫度這兩年在遼東廣招流民,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威行海外,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已經不在聽從大漢朝廷的征召。
而且他們自以為遠在遼東,又有遼澤天險,并不懼怕幽州的軍隊。
但是要想他們前來支援我們也不太可能,遼東到我們段氏部落有兩條路可走。
其一,需要經過慕容氏所在的區域。
其二,需要經過幽州牧劉虞治下的遼西郡。
慕容氏必然不可能允許遼東軍經過他們的領地,幽州牧劉虞也不太可能放對方的軍隊前來。
即使劉虞愿意放行,在下相信公孫度也不敢派兵前來。
否則,幽州軍攻其腹背或是派兵攻打遼東,則公孫度無能為力也!畢竟他現在已經公然自立,正是親漢朝廷的勢力首先打擊的對象。”段明慶這些年長久研習漢文化,能說出這樣的見解,在如今的段氏鮮卑一脈中,屬實不容易。
“除了與南方的素利、彌加、闕機等小部落聯盟外,你們還有其他更好的建議嗎?”段氏族長看向了其他族老與各部首領。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并沒有更好的意見。
“哎,算了,派人嘗試與素利他們取得聯系,如今慕容氏得到軻比能相助,想必他們更加擔心被吞并。”段氏族長擺擺手后,長嘆一聲。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一月初五。
幽州,廣陽郡,薊縣。
此時已經進入到寒冬季節,大雪紛飛,路上幾乎看不到任何行人。
但是在一處農田中,仍然有數十人在辛苦的忙碌著。
“棗先生,這批早熟稻怎么樣了?”劉辯在寒冷的大雪天,仍然來到了農田中,急切的詢問道。
“史侯,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先到寒舍中休息一下。”棗軾指了指附近的一排房子,鄭重的說道。
這處房子本就是為了研究早熟稻的生長而為棗軾等人所建,除了棗軾外,還有他麾下的研究團隊,以及招聘的一些負責打雜的百姓。房子的規模頗為不凡,負責打雜的百姓見到史侯等人到來,立刻奉上熱茶,熱情的招待起來。
“有半數早熟稻沒有收獲成功,其余半數確實收獲了,收獲的早熟稻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棗軾端起農戶遞來熱茶,暖了暖手的說道。
“怎么會如此,早熟稻不是具有抗寒、抗旱的特性,而且生命力極其強盛嗎?”劉辯聽聞有半數的早熟稻沒有收獲成功,有些焦急的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