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時空中,公孫瓚進入冀州后,將經濟大權與部分政權交給了自己的三位義弟。
然而三位義弟劉緯臺、李移子、樂何當皆是商賈出身,只知道剝削百姓,哪里懂得治理郡縣。
公孫瓚不可避免的再次走上了自己的老路,只是由于如今兵威強盛,底下的各個階層都只能忍氣吞聲罷了。
…………
“既然如此,那我等就靜觀其變,希望黑山賊與公孫瓚拼個你死我活,讓我們坐收漁翁之利。”袁紹頷首說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三月十九。
公孫瓚親自率軍三萬進入中山國,以公孫越為前部先鋒,關靖為參軍,嚴綱為后軍,其中白馬義從一萬,步軍與弓弩手兩萬,合計三萬大軍,來到中山國的治所盧奴縣。
三位義弟劉緯臺、李移子、樂何當分別鎮守河間、渤海、平原三郡,為自己的軍隊提供糧草。
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其子劉勝為中山王,中山國傳六世,到了王莽篡位,新朝建立后,廢除中山國。
雖然劉勝的中山王僅僅只傳了六世,但是由于他為人喜好酒色,有子孫一百二十余人,后裔遍布整個大漢北方。
這個時代大名鼎鼎的劉備,下個時代聞雞起舞的劉琨,唐代詩人劉禹錫皆是其后裔。
新朝滅亡,光武帝復國后,封其子劉焉為中山王,建都盧奴縣。
傳到現在這一代,以歷五世,與絕大多數漢末的諸侯王一樣,如今的中山王劉稚本來是一位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中山國的政權與軍權原本掌握在其國相手中。
但是自前任國相張純聯合下屬張舉、烏桓丘力居等人作亂被平定后,朝廷害怕仍然有不法分子利用中山國相的職位作亂,暫時還政于中山王劉稚。
不過,劉稚這些年來閑散慣了,也沒有大的志向,中山國內基本處于無為而治的狀態,這也讓境內的黑山賊更加的猖獗。
盧奴縣位于中山國南部,相傳城內有一座大型水池,水的顏色漆黑且不流動,水黑曰“盧”,不流曰“奴”,這就是盧奴縣名字的由來。
十六國時期,后燕開國皇帝慕容垂曾經定都于此。
盧奴縣北方三十里處,正是黑山軍浮云、飛燕、白雀三部所在。
此三部黑山賊乃是小部落,各有兵馬六七千人,正是因為實力在黑山賊中屬于比較弱小的,這三部落大多數時間處于聯盟狀態,抱團取暖。
他們原本生活于中山國西北的太行山脈中,自中山國國相張純謀反作亂后,中山國內的將士減少了許多,中山王劉稚只是派兵守住各個縣城,對其余地方乃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三部見到中山國境內沒有多少守軍,自身難保,必定無法派兵討伐他們,于是將部落從太行山脈遷到了更適合居住的平原地帶。
中山國西北處于太行山脈中,南部則是華北平原。
這幾年間,浮云、飛燕、白雀三首領所在的部落在華北平原混得風生水起,沒有官兵的圍剿,他們的危機意識漸漸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