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在下之前所說,在平原上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交戰,毫無勝算。我們現在生活的營寨與縣城相比,幾乎無險可守,無法憑借地理優勢進行防守,故而與對方交戰,極為不明智。
至于剩下兩個選擇,那要看眭兄的志向呢!”李大目甕聲甕氣的說道。
“李兄有話不妨明說,我們之間無需如此繞來繞去!”眭固語氣之中略帶一絲不滿之意,他們又不是那幫世家大族,自己更喜歡做事說話皆直來直去。
“若眭兄想帶著兄弟們過著打家劫舍,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建議立刻返回太行山中。
如果眭兄想在這亂世之中,做出一番事業,以我們的實力恐怕難以有所作為,自然是投靠一方諸侯最為合適。
公孫瓚是朝廷冊封的冀州刺史,又是整個北方最為能打的白馬將軍,我們投降公孫瓚后,將來只要建立功勛,亦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了。”李大目簡單明了的說道。
李大目自己其實是想投靠公孫瓚的,如果按照原先自己還是首領之時,可能還有些猶豫,現在投靠眭固后,他也不再是部落的首領了,雖然成為第二把手,名字聽上去還不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所有的大事,基本只要眭固確定了,他是沒有能力更改的。
與其如此,還不如大家一起投靠冀州刺史公孫瓚,搏一個未來。
李大目知道當初眭固與于毒、白繞等人攻打東郡后,被曹操擊敗,他并沒有隨大家返回太行山脈,而是投奔了上黨的張楊。
此舉足以說明眭固在見識到漢末亂世雖然到來,但是無論是流寇還是山匪,在官軍面前仍然不堪一擊。
他們當初黑山賊可是十余萬攻打魏郡與東郡,人數遠多于曹操與袁紹,結果被對方打得落花流水。
所以眭固認為落草為黑山賊沒有前途,并沒有跟隨眾人返回太行山脈,而是前往上黨投奔了張楊。
只是眭固的眼光實在一般,漢末兩尊大神兗州的曹操,冀州的袁紹,他沒有投奔,而是選擇了上黨的張楊。
或許與他們黑山賊進攻東郡與魏郡有些關系吧。
“眭某觀李兄弟所言,似乎更傾向于投靠公孫瓚啊?”眭固意味深長的說道。
李大目并沒有隱瞞,而是坦然道:“我們之所以落草為寇,不就是在這樣的世道,被逼得實在無法生存下去?
既然能跟隨一方諸侯建功立業,征戰天下,誰又愿意過著朝不保夕,玷污祖宗的生活?
我雖然只是一介山民,亦懂得大義所在。這樣就算戰死沙場,將來九泉之下,也能挺直腰板見自己的列祖列宗了!”
“李兄弟所言,我亦明白,只是就怕公孫瓚不愿意接納我們,畢竟我們并非幾千人,而是有兩萬五千余人!”眭固神色鄭重的說道。
“無妨,今日我準備一下,明日一早親自前往盧奴縣拜見公孫瓚,陳說利害。只要公孫瓚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必定會接納于我等。”李大目信心十足的說道。
“我們麾下的弟兄多年來不離不棄,我有些擔心到時候公孫瓚會將他們當成炮灰使用。”眭固眉頭緊皺的說道。
“有得必有失,亂世已經到來,人命如草芥,我們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保全大家即可。”李大目無奈的嘆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