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雖然不想自己解決這個“禍害”,但又實在被他惡心到了,不搞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窩囊氣。
沉吟良久,劉表自言自語道:“江夏太守黃祖,出身安陸黃氏,性情剛直,自尊心極強,若送禰衡前往江夏。
只要時間一長,必定激怒黃祖。以黃祖的性格,必定斬殺此人。”
劉表于是打發禰衡前往江夏,當時黃祖的長子在擔任章陵太守期間,禰衡游歷天下。
兩人在章陵一見如故,曾經一同出游,共讀蔡邕所作碑文,黃射喜愛碑文,可惜自己沒能記下來,不禁頗為遺憾。
禰衡見狀,大笑道:“這有何難?我雖然只讀了一遍,卻能默誦出來,只是碑文年深日久,缺了兩個字,我不知道這兩個字的原文是什么,其他都能記得。”
禰衡說完后,就讓人取來紙筆,默寫下了蔡邕的這篇碑文。
黃射大驚失色,命人前去抄寫碑文回來校對,完全如禰衡所寫一般,一字不差。
黃射以及周圍的隨從對禰衡過目不忘的本領大加贊賞,自此黃射愈發的敬重對方。
劉表安排禰衡前往江夏,他得知如今黃射就在江夏郡,不疑有他,欣然前往。
當時黃祖屯兵夏口,以防孫策,黃射得知禰衡來到江夏,親自陪他前往夏口見自己的父親黃祖。
禰衡見到黃祖后,看在好友黃射的面子上,對黃祖恭敬有加,黃祖也非常欣賞禰衡的才能,就留他在自己身邊做了掌管文書方面的官職。
每有大事,禰衡都能處理妥當,孰輕孰重、孰疏孰親,將工作做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茍。
黃祖經常拉著禰衡的手,贊嘆道:“禰先生,真是奇才,每次將事情都能處理得正合我的心意,就像知道我心中所想一樣。”
后來,在一次黃射舉辦的宴會上,邀請了許多各地名士,有位客人送了黃射一只鸚鵡,黃射舉起酒杯敬了禰衡一杯酒后,笑道:“禰兄,今日宴會上沒有什么能讓大家盡興的!此鳥從遠方而來,懂人言,明彗聰善,顏色亮麗,羽毛華美,希望兄臺能為此鳥作賦一篇,讓大家開開眼界!”
禰衡叫人取來紙筆,沒有任何的思考,提筆就寫,中間沒有任何改動,一氣呵成的寫下了名篇《鸚鵡賦》,文辭之華麗,一目了然。
賓客們爭相查閱,盡皆稱贊禰衡的才華。
原本以為事情的發展已經向好的一面持續下去,沒想到,沒過多久,禰衡的老毛病又犯了。
當時,黃祖在艨艟舟上宴請賓客,做黍臛款待他們。黃射并不在場,禰衡卻只顧自己飲食,并不管周圍的其他賓客。
吃飽喝足后,禰衡開始自娛自樂,有賓客拿禰衡打趣,禰衡并不理會此人。
黃祖見狀,不悅道:“禰兄弟,你為何不回答對方的問話?”
禰衡開始出言不遜,并辱罵黃祖為死鍛錫公。
意思是你們安陸黃氏皆是名士出身,你不過是一介武夫,卻當上江夏太守,完全是依賴家族的名望,簡直丟了安陸黃氏的臉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