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應該如何做,才能毀掉禰衡的名聲呢?”劉和喃喃自語的說道。
“與其毀掉禰衡的名聲,不如在他最擅長的領域擊敗他,以他對孔融的態度,未嘗不會心悅誠服。就算他落荒而逃,以他高傲的性格,回家后,絕對會發憤圖強。
禰衡為什么能與楊德祖(楊修)成為好友,除了他們都是年少成名外,同樣擅長詩詞歌賦,有共同的愛好。
而孔融更是年齡大了禰衡近二十歲,完完全全是隔了一代人,他們卻能成為忘年交,不正是有相同的志向與愛好嗎?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能詩善文。
只要我們幽州有人能在這方面擊敗禰衡,很可能會讓他歸心。”岳飛建議道。
荀彧聞言,無奈的苦笑道:“要想讓禰衡心服口服,必須在他最擅長的領域擊敗他,而禰衡最擅長的就是詩詞歌賦。如今我們幽州的人才,學的乃是經世治國之法,對于詩詞歌賦這樣的小道,并不擅長,要擊敗禰衡這樣的英才,談何容易。
更何況要讓他心服口服,至少需要同齡人,我們請出盧公這般天下大儒,就算作出的詩詞歌賦超過了禰衡,他也只會認為不如盧公,乃人之常情,并不會心服口服。”
“這有何難?岳某相信以史侯的能力,想要在詩詞歌賦一道超過禰衡,不過舉手之勞罷了。”岳飛向劉辯眨了眨眼睛,用意很明顯了。
這是想讓劉辯站在唐、宋那幫才子的肩膀上,借用他們的詩詞歌賦,與禰衡相斗啊!
禰衡即使在天縱奇才,又如何與唐、宋時的那些頂級人才相比?
他們可不是一位、兩位,而是一群人啊!
“嗯?史侯還擅長詩詞歌賦一道,我怎么不知道?”劉和狐疑的問道。
“史侯真有信心在詩詞歌賦上勝過禰衡?此道最講究的就是天賦,而禰衡自少年時期開始,就展現出了超出常人的天賦。”荀彧知道劉辯從小就被寄養在史道人家中,并沒有接觸這方面的名師,史道人自己也不擅長此道,之后被接回宮中,不知道在宮中經歷了什么,簡直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這些年的幽州,之所以發展迅速,史侯的提出的各項方案,功不可沒。
荀彧最看不透的人之中,劉辯絕對排在第一。
“你們也知道,數年前,我曾經得遇一奇士,他見到大漢日漸衰弱,我又是皇長子,故而傳授了許多知識給我。
上有治國大道,下有詩詞小道,只是我當時年紀尚小,又天賦有限,故而學到的知識并不太多。
我的這位恩師,有通天徹地之能、經天緯地之才,以及救世濟民之心,比起數百年前的鬼谷子,也不遑多讓。
不過詩詞一道,盛世之時,也只能錦上添花,如今的亂世,完全無用武之地,故而我也沒有在你們面前展示這樣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