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的利益更大,他們就倒向于誰。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馬超利誘興國氐王阿貴與百頃氐王楊千萬,起兵反抗曹操。
曹操任命夏侯淵為西軍統帥,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淵攻破興國氐王阿貴軍大營,滅阿貴,擊破百頃氐王楊千萬軍大營,楊千萬突圍而走,后隨馬超一起入蜀投靠了劉備。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大軍征討漢中的張魯,這時期的氐人確實眼光太差,看不清形勢,被張魯利誘后,氐人派兵阻攔道路,被曹操安排將領大破之。
自陳倉出散關至河池縣,氐王竇茂率眾據險抵抗,后被曹操所滅。
漢中之戰爆發后,因為馬超在氐人中的聲望非常高,在他的號召下,僅剩的唯一氐人勢力氐帥雷定率七部軍,協助馬超、張飛等人在下辯牽制了曹操以曹休、曹真等二代將領統率的主力大軍,為劉備最終贏下漢中之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漢中之戰結束后,以武都孤遠,恐氐人部落為劉備所用,安排雍州刺史張既至武都,將群龍無首的近三十萬氐族百姓遷到了扶風、漢陽二郡。
曹操將這些氐人進行了區別對待,之前首鼠兩端者,將他們遷到了扶風郡,沒有參與叛亂的氐人百姓,則遷到了漢陽郡。
扶風郡屬于關中,漢陽郡屬于涼州,看似遷入關中者更好,其實不然。
關中經歷了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之亂后,當年的赤眉軍的暴亂尚未恢復,又經歷了這幾個大魔頭的暴政,關中地區早已經千里無人煙了。
遷入關中的氐人明顯是去做苦力的,而留在天水郡的氐人百姓則要輕松得多。
氐人在這個時期還是屬于幫人點炮的角色,現在還不是他們的劇本,他們真正崛起是在兩晉這個關鍵時期。
氐人本就不是游牧民族,而是與漢人相同的農耕民族,并且他們姓氏皆為漢姓,多精通漢語,衣服也與漢人相似,唯有婚嫁習俗與漢人不同,漢化程度非常高。
他們遷入關中后,學習到了漢人的先進文化,開啟了慢慢騰飛之路。
西晉末期,巴氐族首領李特打響五胡十六國的第一槍,其子李雄建立了第一個氐人政權成漢,后來苻氐在北方建立了十六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前秦!
…………
“趙奢將軍所言不無道理,而且姑臧縣自古以來就是涼州的州治,北遷治所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只是趙昂、尹奉兩位從事的擔心同樣有跡可循,畢竟獨孤氏部落剛剛遷到漢陽郡半年,尚未完全歸心,一旦我們北遷治所,難保他們沒有異心。
即使趙奢將軍善于治軍,好勇善戰,若獨孤氏與董卓里應外合,難保沒有攻陷漢陽郡的可能。
所以,在下官看來,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將獨孤氏部落漸漸拆分到其余各縣,解除后顧之憂。
同時,一年的事情,足以在武威郡將整個北遷治所的事宜準備完全。那是北遷治所,也不會顯得太過倉促,此乃兩全其美之法啊!”楊阜作為漢陽郡本地人,同樣明白這幫漢陽大族的用意。
不過,在他看來,剛剛拿下武威郡,就北遷治所,并非明智之舉,徹底解決后顧之憂后,在北遷,才是上上之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