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定襄郡的城門在沉重的嘎吱聲中開啟。
一支數十人的隊伍,押送著物資,在并州刺史劉備等人的注視中,碾過滿是積雪的土地,緩緩向西而行。
定襄郡太守劉謀身著厚重的官服,外罩一件半舊的毛皮大氅,騎在一匹略顯瘦弱的河西馬上,回望了一眼在寒風中瑟縮的邊城,目光凝重。
劉謀知道自己此去的任務非常艱巨,關系到并州云中郡、定襄郡邊境無數百姓的生死。
此去,是深入南匈奴單于的王庭,西河郡的美稷城。
美稷城為漢武帝在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設立,漢宣帝時,置西河屬國都尉管理歸附的一部分匈奴部落。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內附漢王朝的南匈奴,在光武帝的安排下,將自己的王城遷到了西河郡的美稷城。
這里也成為大漢王朝與南匈奴聯合防御北匈奴的政治軍事中心,南匈奴鼎盛時期,這里駐扎的兵力達到近二十五萬人之多。
漢王朝在西河郡設立護匈奴中郎將與度遼將軍共同管理與監視南匈奴。
東漢末年因鮮卑崛起,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南匈奴被迫南遷,美稷城被鮮卑所占。
不過,在檀石槐死后,鮮卑再次分裂,南匈奴又重新奪回了自己昔日的王城。
…………
劉謀自從家族被平反,他卻被漢靈帝打發到極北苦寒之地的定襄郡當太守,這一待就是十余年。
他親眼看到了北境百姓生活的窮困潦倒,但以他自己的能力,又無法改變這樣的現狀。
原本劉謀以為,他這余生將會如同大多數漢王朝的宗室一般,在心驚膽戰中,碌碌無為的走完。
直到他遇到了新任的并州刺史劉備。
這位與他同為漢朝宗室,卻因為“推恩令”的原因,家族漸漸走向沒落,甚至需要依靠織席販履,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劉謀在劉備身上看到了雖然身世坎坷,沒有家族的支持,卻仍然頑強拼搏,百折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優點。
并且積極努力的為治下的百姓做實事,劉謀受到了感染,也想在這亂世之中,為百姓、為家族、為這位守護北境的封疆大吏多做一些貢獻。
因此劉謀自告奮勇的申請擔任此次前往南匈奴的使者。
并州刺史劉備的信函此刻正貼肉揣在劉謀的懷里,那薄薄的絹帛卻似有千鈞重。
信中言語懇切,分析雙方的利益得失,但最終想要完成這份重托,還須他劉謀親自面見南匈奴的單于呼廚泉。
并州在劉備入主之前,在各族胡人的治理下,早已經變得疲敝不堪,烽燧常年狼煙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加上并州大部分乃是胡人居住,他們不擅農業,導致許多農田荒廢。
劉備被任命并州刺史時間不長,根基不牢,又志在收復并州諸郡,多次與其他游牧民族開戰。
如今實在不宜與并州最強的游牧民族南匈奴為敵。
先弱后強,先吞并弱小的,最后在與最強者一決雌雄,這是張良為劉備制定的并州戰略規劃。
并州的兵力無法支持多線作戰,既然不能依靠武力屈人,唯有以利導之,以勢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