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二月十五。
豫章郡,南昌縣,太守府內。
項羽聚集了麾下的文臣武將,只因為一封來自吳郡的信件。
原來吳郡太守陸康得知烏程縣本地豪族聚眾謀反后,害怕對方攻打吳郡的其他縣城。
一面令其他縣城堅壁清野,深溝高壘,避而不戰,一面派人快馬加鞭的前往豫章郡向項羽求援。
陸康,字季寧,出身江東四大家族的吳郡陸氏,乃這一代陸家的掌門人,其從孫就是原本歷史中大名鼎鼎的江東擎天之柱,陸遜,陸伯言。
陸康年輕時有義烈之名,當時受到藏洪之父,時任揚州刺史的臧旻推舉為茂才,然后出任渤海郡高成縣令。
由于高成縣地處偏遠,瀕臨大海,遠離冀州的繁華地區,以至于當地治安混亂,基本上每戶人家都備有弓弩。
渤海郡與青州只有一條黃河相隔,當時青州匪患嚴重。
每過一段時間,高成縣令就要在本地征發民力修建城墻,以至于百姓怨聲載道。
陸康到任后,將修建城墻的普通百姓遣散,改用罪犯修建城墻,既減少了百姓的徭役,又可以用此方法減少罪犯的服役時間。
此事,不但當地百姓大悅,連罪犯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
不僅如此,陸康還經常樹立恩信,連附近的盜匪都逐漸被收服。
得到消息的渤海太守為陸康向朝廷請功。
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高成縣令陸康因功績升任武陵太守,之后又陸續擔任了桂陽太守與樂安郡太守,所到之處皆得到當地百姓的稱贊,可見陸康的治郡之才。
數年后,漢靈帝為了鑄造銅人,大幅加征稅收,各地百姓不堪重負。
陸康上表勸諫,因為陸康曾經被宦官勒取賄賂不成,得罪了宦官集團。
宦官趁機報復,誣告陸康誹謗圣上,犯了大不敬之罪。
幸而御史劉岱仔細研究了表文后,上奏解釋,才只以罷官返鄉論處。
后來這幾位宦官倒臺,陸康得以重新被朝廷啟用,拜為議郎,有了參與朝政議事的權力。
沒過多久,江夏蠻夷因江夏郡的地方豪族長期壓迫與剝削,終于忍受不了,他們與廬江郡的盜匪頭領黃穰組成聯盟,人數達到十余萬眾。
連續攻占廬江郡四個縣城,廬江太守亦戰死。
朝廷經過商議,任命在江東有根基的議郎陸康為新任廬江太守,前去平亂。
這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難度系數非常高。
之所以費力不討好,因為平亂成功,屬于廬江太守的本職工作,平亂失敗,就會成為替罪羊。
而難度系數之所以高,也是因為陸康沒有朝廷的軍隊支援,他光桿司令的到達廬江上任,比起劉表的單馬入宜城,難度系數只高不低。
并且廬江郡的郡兵,剛剛在同江夏蠻夷與廬江盜匪的作戰中失敗,正是軍心渙散,人人自危的時候。
陸康就任后,積極鼓勵麾下的將士,賞罰分明,提拔了許多出身普通卻立下大功的將士。
一時之間,將士們群起亢奮,陸康又訓練軍隊,布置戰略,最終以少勝多,率領郡兵擊破了十余萬江夏蠻夷與廬江盜匪的盟軍,并斬殺江夏蠻夷的首領與盜匪頭子黃穰。
殘余勢力見到群龍無首,紛紛向陸康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