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中幾位族老分坐兩側,目光如炬,審視著這個形貌落魄,卻隱隱透著不凡的陌生人。
堂內響起細微的騷動,眾人目光愈發銳利,如同無數根針,刺在虞子期身上。
虞子期迎著眾人的目光,沒有絲毫的避讓,緩緩掃過祠堂。
這里供奉的,是他虞氏一脈對家族有貢獻之人。
當年的垓下之戰,項王的十萬楚軍,最終還是不敵由韓信統率的六十萬漢軍。
虞子期親眼見證了項王悲壯的歌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亦親眼見到自己妹妹虞姬的最后一曲愛情絕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并見到虞姬在最后一支劍舞中,用手中的長劍劃過她雪白的脖頸,虞子期只是靜靜的看著,并沒有阻攔。
因為虞子期知道作為霸王的女人,在霸王死后,虞姬的出路其實有很多,甚至會成為漢軍最炙手可熱的戰利品。
但是虞姬卻選擇了自刎,既是有尊嚴的死去,也是給了自己男人最大的體面。
虞子期當時并沒有跟隨項羽突圍,而是率領受傷的將士們守住最后的楚營,為項羽成功突圍,極大的拖延了時間。
最終,楚營還是被漢軍攻破,虞子期率領最后的三千楚兵,誓死不降,被漢軍所殺。
…………
虞文輕柔的撫摸著玉佩,如同撫摸自己最深愛的戀人一般。
這是當年霸王親自派人打造,并賜予他們余姚虞氏的信物,被當做虞家的傳家寶。
只是自從當年虞姬之兄虞子期戰死后,此物就下落不明,不知如何落在這名年輕人手中。
此玉佩被歲月浸染出溫潤的光澤,造型古樸,正面雕刻著玄鳥逐日的圖案,鳥身羽翅線條遒勁,細節處卻已磨損,顯是常年摩挲所致。
鳥目處以暗紅朱砂沁染,在燭光下宛如凝結的血滴。
背面刻著兩個古老的蟲鳥篆文,西楚。
這兩個字意義非凡,是當年霸王建立的國家,“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強秦就是被西楚霸王率領的江東子弟所滅。
一位須發皆白,主管族中典儀的老者突然站起身,他們被家主告知來到虞氏宗祠,其實并不知道發生了何事。
老者踉蹌上前幾步,死死盯著那枚玉佩,嘴唇哆嗦道:“這玄鳥紋飾……這朱砂沁……這背后的篆文!
族譜有記載:項王賜予虞子期公之玄鳥玉佩,正……正是如此!”
其余幾名族老聞言大驚,他們知道這位掌管族中典儀的老者從不虛言,再也無法保持鎮定。
他們快步走到家主面前,仔細摩挲著玉身,感受著那冰冷的觸感和獨特的紋路,又就著燭光辨認那古老的篆文。
“不錯……《虞氏秘錄》所繪圖形,與此玉佩一般無二……還有這西楚‘二字’,筆法做不得假。”一位族老檢查完玉佩后,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