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康是一名年約四十歲、看上去頗為嚴肅正直的男子。
看到三名陌生人推門進來,他放下手中的案卷,眼神中多了幾分詢問。
“我們是柳媛的外地朋友。”
韋輕舟先做了一下自我介紹,然后直奔主題,說出了一位才“意外”死亡不久的博物館員工姓名。
孫康的臉上馬上露出幾分恍然,大概猜到了三人的來意。
“話就直說了吧,孫警督。我們聽說柳媛小姐是因為意外死亡的,但這些天來,博物館發生的意外未免也太多了些。警方真的認為這是偶然,而不是有人故意制造巧合來掩蓋謀殺的事實嗎?”
韋輕舟的質疑,讓孫康陷入短暫的沉默。
片刻后,他聲音有些沙啞的開口道:“平心而論,我也不相信這真的是‘意外’,甚至警署內的大部分同僚都抱有懷疑態度。但根據我們的事后調查和尸檢,他們的死亡還真就是種種意外構成,沒有任何疑點。當然,即便如此,我本人仍舊懷疑這背后有什么是警方沒注意到的,但是沒有證據!你們懂嗎?證據!”
沒有確鑿的證據,警署的大佬們為了保證破案率,就只能讓他們盡快結案。
韋輕舟神色稍緩,道:“那孫康警督,能給我們看一下柳媛小姐的尸檢報告嗎?可以的話,最好將其他‘意外’身亡的案卷也都給我們借閱一下。”
這個要求,讓孫康面露為難之色。
猶豫著說:“你們既然是柳媛小姐的朋友,她的尸檢報告自然可以給你們。但其他死者按規矩……不過,如果你們能保證不對外亂傳,我倒是可以給你們看一下。只許在這里看,不許記錄,明白嗎?”
他已經看出韋輕舟三人對柳媛的死抱有懷疑,而同樣對這些“意外”有疑惑的他,并不介意稍稍破一下例,這樣自己就能得到額外的人力維持暗中調查!
得到三人的保證,孫康從自己背后的文件柜中取出好幾個厚厚的文件夾,全都是他動用權限私自留下的復印件。
韋輕舟、張錫年和葉弘雅各自拿起一宗案卷,快速翻閱起來。
正如災厄主線中提到的那樣,每一個人的死亡全都是種種意外,有幾個巧合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被失去平衡的大型藏品砸破頭死亡的清潔工人、因為電流短路觸電而死的電工、修復受損藏品時誤服有毒試劑身亡的文物修復員……
單從這些案卷上看,所有死者遭遇的意外都不同,而死者的身份、年齡、職業等也沒有任何共通點。
短暫沉思后,韋輕舟對孫康道:“實不相瞞,我們今天進入博物館后,也遭到了類似的‘意外’襲擊。”
說著,他將張錫年被墜落吊燈險些傷害的事說了一遍。
“你說真的?”
這個活生生的案例,頓時讓孫康又驚又喜。
這一起起的“意外”身亡背后,難道真的有問題?
若真是這樣,這可是一起驚天大案啊!
不過還是那個問題,如果的確是蓄意謀殺,那兇手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下手的呢?
受害者的選擇難道也是隨機的?
將韋輕舟的話仔細回想一遍,孫康似乎想到什么,忽然拿起案卷飛快翻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