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來林朝陽的收入越來越高,她已經很少關注家里的收入和存折了,反正夠花就行。
可她再怎么樣也想不到,這才短短幾年時間,家里就已經有了超過100萬存款了。
雖然對于積蓄的多少已經沒有了那種迫切感,但誰也不會嫌錢少不是?
陶玉書高興的看著存折上的數字,一下子摟住了林朝陽。
“朝陽,你可真能干!”
林朝陽感受著胸口的柔軟,食指大動,低聲在她耳邊說道:“我能干的地方還多著呢!”
話說完,陶玉書還沒來得及反應,林朝陽便一把抄起了她扔在床上。
良久。
夫妻倆各自倚在床頭,陶玉書竟然還有余力去拿了稿子回來看,這舉動頓時讓林朝陽發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他不甘心的企圖再次沖上高地,卻被陶玉書拍掉了祿山之爪。
“別鬧了,這稿子我得快點審完。”
“你這個責編當的,比主編都忙。你效率也別太高了,讓同志們喘口氣。”
林朝陽的吐槽惹來陶玉書的白眼,“你別污蔑我,我們同事關系好著呢。”
她又解釋道:“主要是我現在負責副刊的事,有些忙不過來。”
“那明天我去跟老王反映反映,你這么每天從早干到晚,工資不比別人多開一分,升官也沒什么機會,實在是不劃算。”
“干我們這行,指望升官發財是不可能的,但看著一篇篇作品經過我的手被萬千讀者所喜愛,那種成就感是升官發財換不來的。”
陶玉書參加工作的時間不算長,滿打滿算不到三年,但待的刊物卻無一不是知名文學雜志。
經手的作品中也有許多名家之作,比如汪曾琪、鄧友枚、林津嵐、張一弓……
除了這些名家,陶玉書也挖掘了不少青年作家,比如鐘阿誠、于華、謨言……
這其中或多或少有些林朝陽的助力,但她自身的努力也不能磨滅。
工作快三年,她的公文包里永遠都裝著稿件,相當一部分業余時間都放在了審稿上。
要說愛崗敬業,不光是在《燕京文學》還是《人民文學》,她都是頭一份的。
聊了一會兒工作,陶玉書突然把手里的稿子交給了林朝陽,“你幫我看看這稿子怎么樣?”
“怎么?咬不準?”
“不是,我就是想讓你看看。”
“讓我看看?”林朝陽不明白她的意思,但還是耐著性子看了起來。
等看完之后,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見他看完了,陶玉書滿臉期待的問:“你覺得這寫的怎么樣?”
“挺好!”
兩人多年夫妻,陶玉書深知在林朝陽的評價體系里,“挺好”這個詞已經是相當高的肯定了。
但她之所以讓林朝陽看這部,并不是想聽林朝陽說“挺好”的,聽他這么說,陶玉書不禁有些失落。
見她的反應,林朝陽調侃道:“怎么著?你是想讓我發幾句惡評?”
陶玉書表情促狹,“不應該發幾句惡評嗎?我看這是在刨你‘尋根文學’的根啊!”
“挑撥離間是吧?我看你不應該當編輯,該去當小報記者。”
夫妻倆說笑著,林朝陽又翻了翻手上的稿子,斟酌著該如何評價這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