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大的攝影棚,一個虛假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
在這里,自由意志被剝奪;在這里,個人隱私蕩然無存;在這里,倫理道德不值一提。
歡迎來到烏托邦!歡迎觀看《楚門的世界》!
每年的戛納電影節,有一個媒體提到頻率最高的單詞:場刊。
戛納電影節的場刊名叫《銀幕》,在電影節開幕前一天出版。
之后每天發行一期,其中有關于電影節的一切資料、幕后、評論和廣告。
當然了,其中還有最重要,也是所有參加電影節的劇組、記者和影評人們關注的——場刊評分。
電影節第四日,本屆電影節第三日的場刊新鮮出爐。
在今天的《銀幕》上,《楚門的世界》出了一回大風頭,占據了封面的位置。
這可不是負責場刊的《每日銀幕》雜志社慧眼識珠,而是鄒文懷使了金元大法。
昨天首映的成功,讓鄒文懷看到了《楚門的世界》得獎的可能性,如此大好的形勢,當然要好好再造造勢。
戛納場刊的封面、封底廣告都是明碼標價,5000美元就可以在封面上露個臉。
對比電影得獎后那豐厚的回報,這點小錢根本算不得什么。
除了上了封面,在最重要的場刊評分上,《楚門的世界》也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3.6分!
這是電影節開幕迄今為止最高的評分。
在《楚門的世界》之前,場刊評分最高的是羅蘭·約菲的《戰火浮生》,評分高達3.5分。
電影節的場刊評分是由場刊評審團這個小團體打出來的,這個小團體是由各大媒體的影評人組成的。
其中包括了《電影手冊》《正片》《每日郵報》《視與聽》《綜藝》等知名媒體。
打分則是分成了“x”和一到四星五個檔次,“x”為不得分,也就是說場刊的得分最高就是4分。
媒體評審團給《楚門的世界》打出3.6分的評分,足可見他們對這部電影的看好。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楚門的世界》本身講述的命題就跟新聞傳播和個人隱私有關,可以說是搔到了這些媒體的癢處。
憑借著這份場刊得分,《楚門的世界》順利在許多電影人心目中晉升為本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影片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許鞍華、許觀文等人看到這個評分高興的不得了,他們跟那些電影人想的一樣,評分雖然不能代表一定得獎,但跟得獎概率肯定是成正比的。
可林朝陽看到這個評分卻高興不起來。
在他的印象里,戛納電影節的場刊評分高可不是什么好事,歷年評獎媒體評分高卻爆冷無緣獎項的作品大有人在。
當然了,這種現象也不是完全絕對的。
不管怎么說,短短不到一天時間里,諸多參加電影節的重量級媒體都對《楚門的世界》進行了報道和評論,這立刻在戛納電影節引起了一陣輿論熱潮。
《楚門的世界》好像一陣旋風刮過戛納小城的上空,不僅牢牢鎖住了諸多媒體、影評人和電影人的視線,也成功席卷了許多影迷的關注。
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完成了從默默無聞到備受矚目的轉變,也成為了本屆電影節上最大的一匹黑馬。
隨著《楚門的世界》在電影節上的名聲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它的每一場放映都會引來眾多媒體記者、影評人、電影投資人、片商捧場,上座率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