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記者將林朝陽堵在通道口,照相機的閃光燈閃個不停,七嘴八舌的問著問題,場面混亂。
林朝陽沒有功夫回答這些記者的問題,他現在只想知道,這幫記者是怎么知道他的航班的?
聽著林朝陽的疑問,這些記者面露得意。
“這幾天我們一直守在機場。昨天蔡瀾落地,跟我們說你今明兩天也會回來。”
林朝陽暗罵了一聲損友,然后跟這些記者商量著把通道口的位置讓了出來,找了個地方簡單的接受了一番采訪才得以脫身。
他從機場出來打的士準備回家,上了車,司機通過后視鏡看到他那張臉。
“誒?林生啊!”
林朝陽詫異竟然連的士司機都認識他,真不知道最近這些天香江市民們被戛納電影節的消息洗禮了多少次。
他朝著的士司機笑了笑,“是啊!”
“林生猴叻啊!《楚門的世界》一下子拿了坎城電影節三個大獎,給我們香江人爭氣了!”司機興奮的說道。
“過獎了,看來這兩天香江沒少報道電影節的事啊!”林朝陽客套了一句,隨口跟司機聊了起來。
“當然啦!你們的電影可是香江第一個在戛納電影節拿獎的片子,《明報》都說這是創造了香江電影的記錄。
那些報紙還拿你們跟李翰祥、胡金銓比,他們當年也只是入圍,頂多拿了個……那個叫什么來著?哦,對,技術獎項,撒撒水啦,跟你們這次比不了的。
這幾天只要翻開報紙,就一定會看到你們的電影……”
司機滔滔不絕的跟林朝陽說著最近幾天香江新聞界對《楚門的世界》的報道。
一個多月前戛納電影節發布入圍名單,香江媒體就熱炒過一波新聞,但那波熱度很快就沉寂了。
這回戛納電影節開幕,《明報》和《大公報》派出了記者親赴戛納進行采訪報道。
先不說這兩家報紙并非是電影節的受邀媒體,赴海外采訪光是記者的食宿和機票對于報社來說就是個不小的負擔。
另一方面,報道內容的實時性也無法保證。這年頭又沒有互聯網,傳遞信息只能通過電話和傳真這樣的方式,成本太高了。
因此香江媒體是極少外派記者到國外進行采訪和報道的,這種現實也更加凸顯了這兩家媒體對《楚門的世界》參加戛納電影節的重視程度。
《明報》和《大公報》的重視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沈西城和吳松將《楚門的世界》在戛納電影受到的歡迎傳回香江時,還翻譯轉載了不少歐美國家媒體對《楚門的世界》的高度評價,很快就在香江市民階層引起了熱議。
并且隨著他們傳遞回來的消息越來越多,市民們對《楚門的世界》的關注度也變得越來越高。
直到前兩天戛納電影節閉幕,獲獎名單公布,沈西城二人連夜將消息傳回香江。
次日一早,《明報》發出報道:《橫掃坎城電影節,三項大獎力壓歐美電影》。
《大公報》也不甘示弱,緊隨其后發出報道:《坎城電影節刮起‘香江旋風’,豪取三獎》。
兩篇報道文章一經發表,轟動香江!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