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9“——可我不怪陛下心狠。”
?6?9?6?9“吳楚賊子存,梁國便必須要足夠強大;”
?6?9?6?9“但等吳楚平滅之后,強大的梁國——強大的梁王,對我漢家而言,不亞于又一個劉濞賊子。”
?6?9?6?9“和賊軍拼個兩敗俱傷,無論是對我漢家、我梁國,亦或是對王上,都是有利無害的事。”
?6?9?6?9“只是王上,似乎并沒有看透這個關節……”
?6?9?6?9聽聞張羽此言,劉榮暗下稍一思慮,便也隱約有了猜測。
?6?9?6?9試探著開口問道:“可是老將軍請纓,想要領兵出擊,卻為梁王叔所拒?”
?6?9?6?9便見張羽又是含淚嘆出一口氣,目光自城外,結束一波攻勢退去的叛軍跨過,遙望向更遠處的昌邑方向。
?6?9?6?9“劉濞誘敵,周太尉,卻絕不會上這個當。”
?6?9?6?9“誘敵不成,又久攻睢陽不下,劉濞唯一的選擇,是轉頭去強攻昌邑。”
?6?9?6?9“——過去這一個多月,吳楚叛軍強攻睢陽,昌邑的周太尉所部一直在戰場側翼,吸引叛軍的注意力,緩解我睢陽的壓力。”
?6?9?6?9“若劉濞轉頭去打昌邑,我睢陽本也該如此——也從側翼或身后威脅吳楚叛軍,以減輕昌邑的壓力。”
?6?9?6?9“互為犄角、彼此照應,就是這個道理……”
?6?9?6?9···
?6?9?6?9“但王上說:睢陽危難之際,周亞夫按兵不動;若周亞夫有難,睢陽也絕不會派出一兵一卒。”
?6?9?6?9“還勸我不要因為私仇,而壞了王上的大事……”
?6?9?6?9“——我又何嘗不知:王上的大事,是想要盡量保全力量,以圖不該圖之事?”
?6?9?6?9“何嘗不知大王,是在記恨周亞夫見死不救,想要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呢……”
?6?9?6?9說到這里,張羽便抬手捏了下鼻翼,吸了吸鼻子,才又自嘲一笑。
?6?9?6?9“可恨兄長的血仇,我是沒有機會報了。”
?6?9?6?9“待此戰后,王上若想用賢,有比我更年輕、更有能力的中大夫韓安國;”
?6?9?6?9“若要任人唯親,更是不知有多少夸夸其談之輩,可以說服王上任命其為中尉。”
?6?9?6?9“——至于我這個遺老遺少,不被大王趕出睢陽,能有一棟小院頤養天年,就已經是萬幸。”
?6?9?6?9“只是王上,終究是走了錯路……”
?6?9?6?9聽著老張羽這番真情流露,劉榮唏噓之余,也不免同情起這位老將軍。
?6?9?6?9這也正是過去這段時日,劉榮為何將所有梁國將官,都視為想要做梁王劉武‘從龍之臣’的潛在投機者,卻唯獨將老中尉張羽,視為可以親近的人的原因所在。
?6?9?6?9——梁中尉張羽,與其說是梁王劉武的人,倒不如說,是先帝的人。
?6?9?6?9是先帝精挑細選后派來梁國,親手將小兒子交給張羽,并讓張羽在這樣一場諸侯叛亂爆發時,主持梁國戰事的人。
?6?9?6?9這樣的老臣,別說劉榮了——便是當今天子啟,也很難憑個人魅力招致麾下。
?6?9?6?9早在先帝駕崩、那封‘托孤’詔送達睢陽,送到梁中尉張羽手中時,這位老將軍,便已經將根扎死在了梁都:睢陽……
?6?9?6?9“楚國相張尚死諫;”
?6?9?6?9“梁中尉張羽死戰。”
?6?9?6?9“——老將軍與故楚相,都是我漢家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