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9“——是令母親無顏提及,更或是讓母親,恥于為其母的惡人嗎?”
?6?9?6?9“還是母親的幼子,有什么常人所沒有的優點,才讓母親這般厚此薄彼?”
?6?9?6?9接連幾問,惹得竇太后面色稍一慌,下意識便要開口,卻又被御案對側的天子啟搶了先。
?6?9?6?9“母親氣的,當真是周亞夫擁兵在外,脅迫母后與立太子?”
?6?9?6?9“又或是一個送信的程不識,都能觸怒我漢家的太后了?”
?6?9?6?9“——都到了這個份兒上,母親不要再借題發揮、顧左右而言他了。”
?6?9?6?9“什么程不識、周亞夫之類,都不過是母親欲泄憤而不得,才尋來的出氣包而已。”
?6?9?6?9···
?6?9?6?9“母親真正想要做的、真正感到氣惱的是什么——兒清楚,母親清楚,朝野內外百官功侯,也同樣了然于胸。”
?6?9?6?9“便沖著兒來吧。”
?6?9?6?9“便沖著這天底下,最好欺負的大兒子、沖著我漢家的天子來吧……”
?6?9?6?9又是一番誅心之語,引得竇太后幾欲開口,又都欲言又止的止住了話頭;
?6?9?6?9便見天子啟怪笑著低下頭,將一張寫滿字跡的絹布,輕輕放上了母子二人中間的御案之上,在用指尖輕輕推上前。
?6?9?6?9“想來母親,也信不過兒臣。”
?6?9?6?9“更不信他周亞夫,膽敢做出擁兵自重、擁立太子儲君的事,卻并非兒在背后指使。”
?6?9?6?9“——既如此,母親,便看看這封奏疏吧。”
?6?9?6?9“看看母親的侄兒,我漢家的大將軍,你竇氏當代最杰出的子侄,是如何說的吧。”
?6?9?6?9“也好好想想:這儲君太子,是否當真立不得?”
?6?9?6?9“阿武這個儲君皇太弟,又是否當真‘順天應命’,能得到天下人的認同……”
?6?9?6?9丟下這句話,天子啟便側過身,負手踱步到御案側;?6?9?6?9
?6?9?6?9背對著御榻上的母親竇太后,心中,更是一陣不是滋味。
?6?9?6?9天子啟承認:在儲君皇太弟這件事情上,自己做的不厚道。
?6?9?6?9哪怕是作為皇帝、作為天子,哪怕是為了宗廟、社稷,天子啟也不否認這件事,自己做的很不厚道。
?6?9?6?9但更讓天子啟難過的,是母親竇太后的態度。
?6?9?6?9——是母親竇太后,從‘皇太弟’這三個字出現的那一刻開始,便始終如一的態度。
?6?9?6?9在天子啟顧自落寞的同時,竇太后昏暗的目光,也灑向了御案之上的那一抹絹白。
?6?9?6?9顫抖著伸出手,拿起那紙絹布,卻并沒有低頭查看;
?6?9?6?9而是將目光散于身前,神情呆滯的輕撫起手中絹布,神情說不清的茫然。
?6?9?6?9——竇太后,看不清絹布上的字。
?6?9?6?9竇太后,已經無法再讀任何信件、疏奏了。
?6?9?6?9但有些信件,或者說是絕大多數信件,竇太后都并不需要知道具體的內容。
?6?9?6?9就如此刻,被竇太后茫然捧在手上的絹布,只需要知道是何人所書,又是何人,在什么時候送到自己手里,竇太后,便能大致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6?9?6?9“皇帝,當真好算計啊……”
?6?9?6?9終于;
?6?9?6?9在漫長的呆愣之后,竇太后終于開了口。
?6?9?6?9只悠悠道出如是一語,便深吸一口氣,旋即緩緩低下頭。
?6?9?6?9縱是看不清字體,竇太后也還是低頭‘查閱’,或者說是再呆坐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