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9“——雖然不是太子太傅那樣,肩負著日日教導太子的職責,但也終歸占著個‘師’字;”
?6?9?6?9“對于太子的所作所為,老臣,不敢妄言是非。”
?6?9?6?9“只希望太子,在做一件事之前,最好能想清楚、說明白:這么做的依據是什么,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
?6?9?6?9“如果能說清楚這些,想必我漢家——想必陛下,也不會因為太子說了一件很有道理的事,卻反仍因怒而降罪。”
?6?9?6?9“但若是說不清楚,希望太子日后,凡事,皆當三思而后行……”
?6?9?6?9言罷,申屠嘉又是先后對面前的太子榮、御榻上的天子啟各拜過禮,旋即便好似影相倒放般,原路回到了自己的座位,顫顫巍巍、哼哼唧唧著,在宮人的攙扶下坐落下身。
?6?9?6?9而在殿中央,劉榮只略帶著些感激,搖搖對老丞相、如今的‘老師’申屠嘉拱手一禮,旋即便深吸一口氣,緩緩側過身。
?6?9?6?9將情緒‘平復’下來,昂首望向天子啟的目光,卻是反更帶上了三分肅然。
?6?9?6?9“稟奏父皇。”
?6?9?6?9“——按照老七、老九,以及中郎將郅都所言:昨日,發生在上林苑的‘野彘驚駕’一事,事實清晰,責任明確。”
?6?9?6?9“老七所言‘中郎將郅都折辱賈夫人’,或尚有疑;”
?6?9?6?9“但中郎將郅都,在隨駕游于上林途中,沒能履行中郎將的職責,讓猛獸抵近圣駕,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6?9?6?9···
?6?9?6?9“按照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制度,中郎將,秩比二千石,下轄長安中郎千三百,肩負著時刻保衛圣駕的職責。”
?6?9?6?9“而在圣駕出長安時,太祖高皇帝更曾明確規定:圣駕三里以內,不可現甲、弩之士,三百步內,不可有除禁軍卒之外的執刃者;”
?6?9?6?9“——百五十步之內,更絕不可現猛獸!”
?6?9?6?9“而在昨日,父皇在中郎將郅都的護送下,于上林苑游玩途中,竟被野彘抵近圣駕,至多不超過三五十步——甚至很可能是十幾步的距離?”
?6?9?6?9如是一聲反問,劉榮便側轉過身,望向呆立于斜后方的中郎將郅都。
?6?9?6?9“郅中郎,難道還要說自己無罪?”
?6?9?6?9“——在圣駕蒞臨之前,提前清理圣駕經過的區域,尤其是在上林苑這樣的地方,提前驅逐、射殺猛獸,以確保圣駕安危,難道不是中郎將的職責嗎?”
?6?9?6?9“沒能履行這個職責,我七弟、九弟,說中郎將玩忽職守,難道還說錯了?”
?6?9?6?9毫無遲疑的一番話,好似機關槍般突突突突道出口,更惹得本就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的郅都,面上更多了幾分局促不安。
?6?9?6?9劉榮卻沒再管郅都,而是順勢回過身,目光自分坐于殿內兩側的公卿百官身上掃過。
?6?9?6?9“諸位朝公,都是我漢家宗廟、社稷的柱石。”
?6?9?6?9“正是因為有諸公恪盡職守、各司其職,我漢家的宗廟、社稷,乃至天下蒼生黎庶,才得到了如今的安寧。”
?6?9?6?9“——正是每一位履行了職責的漢官、漢吏,漢將、漢卒,才讓吳楚賊子的狼子野心,消弭于睢陽城外。”
?6?9?6?9“反觀中郎將郅都,要做的分明只有‘守護圣駕’四個字,卻連這點事都做不好,讓野彘這樣的猛獸抵近圣駕,險些便讓我漢家的天子……”
?6?9?6?9說到敏感處,劉榮只適時止住話頭,旋即心有余悸的望向方才,出身‘說教’劉榮的太子太師:故安侯申屠嘉。
?6?9?6?9“老丞相,是最清楚一個好的官員,究竟應該怎么做的了。”
?6?9?6?9“爾俸爾祿,民膏民脂——更是老丞相窮盡一生,都在向天下人證明的道理。”
?6?9?6?9“中郎將郅都,占據著比二千石的顯赫地位,領取著一千四百四十石的年俸;”
?6?9?6?9“——這,可是關中至少一百五十戶農人,所要上繳的全部農稅啊?”
?6?9?6?9“做著我漢家比二千石級別的官,受足足一百五十戶農人供養,中郎將郅都,卻連自己的職責都履行不好;”
?6?9?6?9“難道我的兩個弟弟,連實事求是的彈劾郅都‘玩忽職守’,都是錯的了嗎?”
?6?9?6?9說著,劉榮又是環一轉身,一邊掃視著殿內眾公卿百官,嘴上一邊也不忘再道:“我漢家的太子,難道做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