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9“皇祖母這話,可就有些羞煞孫兒了···”
?6?9?6?9···
?6?9?6?9“太子先得詔封,后祭祖告廟,再行大典,以受百官納拜——這是早自宗周之時,便定下來的規矩。”
?6?9?6?9“孫兒得皇祖母詔封,以為太子儲君,卻又暫未行大典,以受百官納拜;”
?6?9?6?9“朝堂沒給孫兒備齊儀仗,也是題中應有之理。”
?6?9?6?9“——不敢因為屬臣不齊、儀仗不整,而對皇祖母懷有半點哀怨;”
?6?9?6?9“單只是得皇祖母頒詔冊封,孫兒,便已經滿懷感激。”
?6?9?6?9言罷,劉榮當即起身,滿帶著肅穆,對上首的祖母沉沉一禮。
?6?9?6?9“皇祖母以宗廟、社稷為重,此實天下之大幸!”
?6?9?6?9“孫兒,頓首頓首,謹為天下賀——謹代天下蒼生黎庶,謝太后大義!”
?6?9?6?9雖沒有一個字提起梁王劉武,又或是皇太弟那檔子事兒,劉榮卻也已經把話說的很明白。
?6?9?6?9——沒有繼續固執于冊立太弟,孫兒替天下,謝皇祖母幡然醒悟!
?6?9?6?9這并非是場面話,而是劉榮由衷而發。
?6?9?6?9但對于劉榮這由衷的感激,竇太后卻似乎并不很領情。
?6?9?6?9“過去的事,就莫要再提了。”
?6?9?6?9“左右皇長子已然遂愿,做了我漢家的儲君太子。”
?6?9?6?9“——可憐我兒梁王,于宗廟、社稷立下赫赫武勛,卻被皇帝那般不講情面的逐出長安。”
?6?9?6?9“莫說是兄弟情誼——就連宗親諸侯的體面,皇帝都半點沒給梁王留。”
?6?9?6?9“我這個瞎了眼的老寡婦,又能說什么呢?”
?6?9?6?9“反正我漢家,已經沒有什么事,是我這個瞎眼寡婦能說上話的了···”
?6?9?6?9看似是心平氣和的在說,但竇太后話語中滿帶著的怨氣,卻是讓劉榮面上的笑容僵了又僵。
?6?9?6?9幾欲開口,都被祖母那淡漠清冷的面龐,以及那完全沒有焦點的空洞眼神,又給硬生生憋了回去。
?6?9?6?9就這么沉默了好一會兒,終聞竇太后又是冷聲問出一句:“連儀仗都湊不齊,也還是非要來我這長樂不可——太子,當是有什么要緊事?”
?6?9?6?9發出一問,不等劉榮開口,竇太后又稍發出一聲輕嘆,旋即自問自答道:“哦···”
?6?9?6?9“是了;”
?6?9?6?9“皇長子,做了我漢家的儲君。”
?6?9?6?9“那栗姬,便要做我漢家的皇后了。”
?6?9?6?9“——不用太子專門走一趟來催。”
?6?9?6?9“廢皇后的詔書,我已經給皇帝送過去了。”
?6?9?6?9“只等皇帝用印頒下,冊封栗姬為皇后的詔書,便會立即送去。”
?6?9?6?9···
?6?9?6?9“事兒聊完了。”
?6?9?6?9“若無旁事,太子便回吧。”
?6?9?6?9“——雖說我漢家,并非宗周那般重視禮制,但也終歸還要點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