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不信母親,會事事以兒為先、以兒為主。”
“——但兒相信母親,永遠都不會忘記一句:為我兒好。”
“就算因此而做了錯事,只要兒明說‘此事不可為’,母親,便必定會聽從。”
···
“兒不信弟弟們,會一直像敬重父皇這樣敬重兒。”
“但至少:兩個一母同胞的弟弟,會一直把兒的話記在心里。”
“就算其他的弟弟們,難免會有自己的小心思,也肯定會慎重考慮兒說過的每一句話。”
“即便最終,決定不聽從兒的話,也總歸不至于完全悖逆……”
聽聞劉榮此言,天子啟先是莫名一笑;
良久,方悠悠發出一聲長嘆,雖然仍專注于面前的棋盤之上,面上,卻也隨之涌現出陣陣嫉羨。
“太子,很辛運。”
“也很不幸。”
“——有一個慈愛的母親,有兩個恭順的弟弟;”
“若是生在尋常百姓家,太子這一生,會過得讓天上的神仙,都感到無比羨慕。”
···
“總會有那么一天的……”
“總會有一天,太子會因為這些東西,而陷入兩難。”
“——要血親情誼,還是天下太平?”
“朕知道太子會怎么選。”
“所以,朕很安心——并不擔心日后,太子會為了一己之私,而置天下蒼生于不顧。”
“卻也很可憐太子。”
“因為太子,早晚會長成朕這般模樣;”
“早晚會變成一個刻薄寡恩,冰冷無情的‘漢天子’……”
聞言,劉榮頓時皺起眉頭,低頭陷入思考之中。
片刻之后,又鄭重其事的站起身,一板一眼的整理過衣冠,方對天子啟沉沉一拱手。
“先帝曾有言:愛一家一戶,是為小愛,愛家家戶戶,方為大愛。”
“——父皇德被蒼生,澤及鳥獸,縱是于一家一戶略有刻薄,亦無傷父皇對天下之大愛。”
“及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兒也相信:后人提及父皇,必當會肅然起敬,長身以拜……”
說著,劉榮便自然地代入進自己‘后世人’的角色,對天子啟——對這位歷史上的漢孝景皇帝,畢恭畢敬的長身一拜。
而在御榻之上,天子啟卻是滿不在乎的搖頭一笑;
將最后一子落在棋盤之上,完成了殘局的布置,方側過頭望向劉榮,含笑道出一句:“朕,不在乎。”
“后人如何評說——說朕英明睿智,還是刻薄寡恩、說雄見萬里,亦或冷酷無情;”
“朕,都不在乎。”
···
“只等到了地底下,能對先帝說上一句:兒,幸不辱命;”
“等你小子也到了先帝面前,再領著你,對先帝說上一句:父皇的孫兒,也還算不錯……”
“——足矣。”
“問心無愧——無愧于天下,無愧于蒼生,足矣。”
說完這句話,天子啟似是釋然了。
母親也好,姐姐也罷,又或是那個至今,都不知藏身于何處的弟弟——天子啟,都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