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戶農人雖還是百畝田,但收成早已從開國年間的畝產不到兩石,抬高到了平均畝產超過三石!
這使得百姓繳納的農稅,即便減半為三十稅一,也還是能維持在每戶十石以上。
每戶十石,五百余萬戶,便是五千多萬石!
即便地方郡縣依舊要截留三成,即一千五百萬石以上,能給長安朝堂剩下的,也高達三千五百萬石之多。
這其中,官員俸祿一千五百萬石,剩下的兩千萬石,便可以用來做一些事兒了。
比如皇陵的開掘啊~
陵邑的建造啊~
以及馬征建設,軍隊擴編、武器更迭之類。
簡而言之:開國初的千余萬人口,只能勉強維持劉漢政權的基本運轉;
而如今的兩千多——近三千萬人口,足以使得漢家在保持極低稅率:三十稅一,即不到百分之四的農稅的同時,又穩穩走在迅速強大的坦途之上。
即便偶有戰爭,也就是像孝景皇帝三年的吳楚七國之亂那般,根本無傷大雅。
——大不了拿出那一年全部的閑錢嘛!
考慮到這個背景,曹淑如今將近十七歲的年紀,其實在這個時代完全算不上小。
若是放在民間,這個年紀還沒嫁人的女子,甚至已經交了兩年的晚婚晚育罰款,并進入地方官府‘得給這娘們兒找個夫君’的預備名單了。
事實上,朝堂內外對于劉榮最終選定的皇后,非要說有什么能說道說道的,也就是曹淑的年紀偏大了些。
但劉榮卻沒有在意這些言論。
其實,即便是十七歲的曹淑,劉榮也還是覺得有點太小了。
畢竟在后世,娶這個年紀的女子為妻,那可是相當可刑、可銬的事。
再者,劉榮作為孝景皇帝的庶長子——尤其孝景皇帝本身,其實也是太宗皇帝的庶長子;
漢家已經經歷了接連兩代‘庶長子繼承’的皇位傳承了。
從本心上將,劉榮其實比較偏向于將這一狀況,拉回本應遵循的正軌,即:劉榮之后的下一代漢天子,還得是劉榮的嫡長子。
若不然,漢家連續三代天子非嫡長,必然將對由來已久,且依舊還有存在必要的嫡長子繼承制,造成十足長遠的打擊和負面影響。
這也是劉榮哪怕甘心割舍部分政治利益,也要同東宮竇老太后換取‘不娶阿嬌’的原因。
——如若真的娶了阿嬌,那劉榮無論如何,都絕不可能讓阿嬌為自己孕育子嗣。
如此一來,姑母劉嫖必定會對劉榮不滿,且因而成為一個不穩定因素不說,更會讓劉榮的后宮是非叢生,雞犬不寧。
還是那句話;
劉榮很忙。
留給劉榮的時間或許不少,但相比起劉榮要做的事,這一生——大概率不超過三十年的時間,也絕對算不上多。
為了在有生之年,盡可能為漢家、為華夏民族多做些事,多做些只有穿越者才能做到,且必將對華夏民族大有裨益的事,劉榮必須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事上。
很顯然,這里的‘有意義的事’,絕不包括處理后宮的雞毛蒜皮,兒女情長。
“朕,需要一個讓后宮井井有條,甚至窮朕一生,都不需要朕過問——不需要朕耗費哪怕絲毫精力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