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七年,魏尚病故……”
“自魏尚之后,云中郡——或者說是云中城,便一直是長安朝堂憂心忡忡,唯恐生出差池的要地;”
“——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都曾考慮為云中,尋得一個與魏尚相差無多的宿將。”
“但最終,孝景皇帝還是不得不無奈頒詔:魏尚之死,秘不發喪,以免塞外胡蠻來犯;”
“如今之云中,由魏尚之子魏武,又都郵、主簿等官佐主事……”
長安城,未央宮。
春夏之交,劉榮難得沒有待在宣室殿左側的溫室殿,又或是右側的清涼殿。
稍顯隨性的坐在御榻之上,同韓頹當,以及大舅哥:平陽侯曹壽等人,聊起了邊墻之事。
說起邊墻——尤其是今年秋后,很可能再次發生的匈奴入侵,眾人的目光,便很自然地匯集在了地圖上,那孤懸塞外,方圓百里都屬于匈奴領土的孤城。
云中城。
作為后世內蒙古境內,在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座封建時代城市,云中城的戰略位置,早在戰國之時,便受到了華夏文明,以及塞外游牧文明的關注。
戰國中期——準確的說,是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憑借胡服騎射而強大起來的趙國軍隊,在趙武靈王的率領下開疆拓土;
復中山地,向北開壤至燕、代,破林胡、樓煩,向西至云中、九元!
自代地筑長城,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云中、雁門、代郡……
換而言之,在不遠的一百五十年前,如今被匈奴人奉為圣山的陰山,是趙武靈王所設定的北方前線戰略起點;
至于云中、雁門、代郡,則是被那條起于陰山、止于高闕的防線要塞所庇護的新服之地。
到了秦之時,大將軍蒙恬率秦長城軍團四十萬,北逐胡蠻數千里,使游牧之民不敢南下牧馬,見秦黑龍旗則不敢挽弓,快則望風而逃,滿則跪于道側,戰戰兢兢,以迎秦王師鐵騎。
在那個時候,云中城,是秦版圖紙上,諸多位于代、趙長城以北、秦長城以南的邊塞城市;
但在秦二世而亡,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戰火紛爭之后,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就都變了個模樣……
“秦二世在位,歷行苛政,橫征暴斂,乃至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天下人無不景從。”
“后陳勝吳廣為章邯所敗,又章邯大軍東出函谷,欲于項籍對峙巨鹿之時,二世乃令北墻邊卒悉數南下,以平項籍……”
劉榮感慨一語,一旁的韓頹當也是一臉蕭瑟的唉聲嘆氣一番,隨后從一個草原人——或者說是游牧民族的立場、角度,回憶起了那段令人惋惜不已的過往。
“秦二世令北墻邊卒南下平叛,其詔之急、其令之切,曠古罕有。”
“得二世詔,繼蒙恬大將軍之位,盡掌秦北墻邊軍的武城侯王離,遂下令軍隊即刻南下攻趙。”
“——沒人知道當時,王離是真的急于率軍南下,還是另有謀算;”
“只是在王離率軍南下之后,原本在秦長城附近茍延殘喘的一個草原小部族,得到了王離大軍來不及帶走,無奈丟棄的糧草輜重,以及武器軍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