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
“只怕是謀定而后動——籌謀已久啊?”
數日后,上林博望苑。
原以為那日宣室,劉榮說的那番話都是客套,實際上不過是找個借口留諸王——主要是劉非到秋天;
等到戰起,再尋個由頭,給劉非安個監軍之類的虛指,象征性的到前線走個過場。
但在來到博望苑身臨其境,視察過遂營將士的操演,以及配套的‘武器裝備’之后,劉非終于意識到:劉榮,不是在開玩笑。
甚至連‘趁機牟取河南地’的圖謀,也并非一時起意,而是籌措已久!
或許沒有確定時間;
但類似‘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奪回河南地’的謀算,只怕是劉榮早在多年以前就有,并付諸行動的。
得出了這個結論之后,劉非不由得更加興奮了。
——兵法有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這話是說,在戰爭開始前,就在戰爭準備、推演階段贏過多方者,在戰爭開始后的勝算也就更大。
說白了,就是準備越充分,越容易獲得戰爭的勝利。
而劉榮在博望苑的這些準備,如遂營,以及其他各式就連劉非,都只囫圇吞棗看了個大概的新式武器裝備,顯然就是劉榮為這場——或者說是未來的每一場漢匈對戰,所做出的站前準備工作。
如果說先前,聽到劉榮‘趁著匈奴人攻打上、代,偷襲河南地’的模糊戰略預案,劉非只是覺得有機會;
那在看過博望苑——看過劉榮為漢匈對戰爭取的‘廟算’時,劉非只覺得:八成能行!
河南地大概率能拿回來!
漢家的戰略處境將大幅好轉、邊防壓力將大幅減輕!
最為關鍵的是:漢家,要有養馬之地了……
漢家再也不需要在草原的邊沿地帶,斥重金設下一處又一處培育戰馬極其緩慢、產量極為感人,同時又隨時面臨匈奴人武力威脅的馬苑;
只須五六年,漢家就將重拾嬴秦之時,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見漢赤龍旗便望風而逃的榮光……
“皇兄于我漢家、于宗廟社稷,皆有大功啊……”
“而且是千秋之功!”
心里有了底,劉非便灑然一笑,滿是暢快的翻身上馬,朝著來時的路——朝長安城策馬而去。
遂營,或許是此戰極為關鍵的一環。
但在這場戰爭中,劉非的作用,絕不是率領遂營鋪設浮橋。
——就算劉榮正這么交代,劉非也斷做不來這事;
此刻,劉非滿腦子想的,都是回到自己位于尚冠里的江都王府,拿出北地、河南一代的堪輿,好生推演一番。
且不說能否參加最近,必然會發生在宣室殿的某場軍事商措——就算只是推演著玩兒,自娛自樂,劉非,也甘之如飴……
·
·
·
·
時值夏六月,整座長安城,都仿若成了一個巨形蒸籠。
街道上,幾可謂‘人跡罕至’——碩大的長安城,竟看不到兩個人同時出現在街道之上、同時出現在同一人的視線范圍之內。
城外,老農們縱是再質樸、再勤勞,也是沒了走上田間照顧莊稼的力氣,只三五成群的躺在樹根下庇蔭,順帶聊聊天、吹吹牛,以汲取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