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謝太皇太后……”
隱約感覺到老太后的意圖,皇后曹氏心中不安沒有減弱分好,卻也沒忘規規矩矩拜謝婆祖母。
老太后卻是溫笑著點下頭,輕輕一招手;
待曹氏上前,又摸索著的拉起曹皇后的手。
許久,方耐人尋味的說出一句:“皇后,萬萬保重自己的身子。”
“若是閑來無事,便多往我這長樂宮來幾趟。”
“——太醫屬衙,便在長樂宮內。”
“每來長樂,皇后便都去一趟太醫屬衙,尋太醫令。”
“具體的事兒,我會遣人交代太醫令。”
“若娘家有什么穩胎、求子的法子——但凡不是旁門左道,皇后,也都可以備上。”
“皇帝恩幸椒房,想來也就是這兩年之內……”
這話,倒不是竇老太后的推斷,而更像是承諾。
——在幾個月,曹皇后便年滿十七了。
放在民間,這個年紀還沒出嫁的女子,都已經交了兩年的晚婚罰款了。
至于那些趕著最后年齡限制:十五歲嫁人的女子,婚后兩年都還沒能孕育子嗣,那也已經開始繳納‘晚育’罰款。
劉榮顧忌曹皇后,不想讓曹皇后承擔生育風險,竇老太后能理解,卻無法接受。
對于皇帝而言,別說什么文治武功,內王外霸——在做這些之前,最先應該做的,是為宗廟、社稷,留下一個能傳承宗祠的繼承人!
有了繼承人,皇帝的皇位,乃至宗廟、社稷才能算是穩固,才能容忍皇帝去實戰才能,去做其他。
竇老太后非常清楚:自己的皇帝孫兒,志向高遠,心氣奇高。
而且劉榮也必定清楚:一個兒子——至少是一個兒女,能為自己的皇帝威儀,帶來多大的裨益。
劉榮是什么打算,老太后不管,也不感興趣。
只是對于劉榮‘晚婚晚育’的人生規劃,老太后最多只能給出象征性的兩年時間。
兩年之內,曹皇后也好,其他后宮姬嬪也罷——必須有人懷上皇嗣!
若不然,老太后就算是完全出于公心,也要讓劉榮好生明白明白:什么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今年秋天,北墻或將再起戰事。”
“皇后的手足兄弟當中,若有可堪一用者,大可向皇帝毛遂自薦。”
“——以武勛扶植外戚,再以外戚固國本、扶保儲君,是我漢家歷來便有的事。”
“皇后,也要為那還未降生的皇長子,早做打算……”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