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就是李唐那個隴西李氏……
再比如遍布天下各地,分為無數支脈的王氏,更是貫穿了整條華夏封建史。
究其原因,恰恰就是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根本所在。
——在封建時代,貴族階級無論是否有那個意愿,都將不可避免的走上剝削底層的道路。
舉個例子;
你家先祖本是個農民,僥幸從秦末戰火中存活下來,還跟著沛公從楚地一路混到了長安,挨到了劉漢開國的那一天。
你家先祖有點功勞,封了個不大不小的侯爵,食邑千兒八百來戶。
自那以后,你們家便開始肆無忌憚的開枝散葉,短短百十來年,就從最初那夫妻倆帶著子女仨的五口之家,壯大成了光嫡脈就有上百男丁的龐大家族!
有侯爵封國保底,你們家族不缺財富;
有父祖余蔭庇佑,你們也不缺人脈和社會地位。
唯一需要你們注意的,便是不要觸犯法律——甚至僅僅只是不要太過肆無忌憚的觸犯法律,便可以躺在先祖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等著與國同休。
然后有一天,一家苦哈哈的農民找上你了。
原來,是他們家繼續一筆喪葬費,為了湊足這筆喪葬費,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決定變賣家中田產。
可長安寸土寸金,違背靠近長安的地區,上田動輒作家數萬錢每畝!
這家農人要變賣的百畝良田,價值足有數百萬錢!
作為家族的話事人,你猶豫了。
幾百萬錢,你們家不是拿不出來。
甚至都花不了多大力氣,就能很輕松的拿出來。
但再三猶豫之下,你還是多心問了一句:為什么要專門來拜訪我,將這些天賣給我家?
農人說:幾百萬錢,除了君侯這樣的貴族,又有誰買得起呢?
至此,你心中大定。
——幾百萬錢的現錢,對你來說不是什么大事,但對于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筆極為龐大的財富!
莫說是一次性拿出幾百萬錢了,便是家產總共幾百萬,都得是富甲一方的豪商!
所以,買得起這價值數百萬錢的百畝田地者,除了那些放眼關中都挑不出十幾家,且動輒壟斷了關中某一大宗貨物的豪商巨賈外,便只有你們這些‘生來高貴’的貴族了。
再者,這百畝田雖價值不菲,但也絕對算不上大生意,那些食邑動輒數千上萬戶的大侯爵,還真不一定看得上。
這才便宜了你們家。
于是,你開始討價還價,以還算公道的價格,買下了這百畝良田。
花出去二三百萬錢,雖然是家族小半流動資金,但畢竟換回來了實打實的不動產,家族成員也都沒什么意見。
到了來年,你派奴仆打理這百畝兩年,秋收之后去掉稅賦,得粟三百來石。賣出去雖然不過一萬多不到兩萬錢,但你卻發現了其中的關鍵。
——花費兩百萬錢置辦下這么百畝田產,雖然年產出不過一萬多錢,但這一萬多錢,卻是永無止境的!
只要田還在,你們家族就可以通過派奴仆耕作,來從這百畝良田得到極為穩定的每年萬余錢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