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茂陵邑,孫兒,其實有些盤算,想要稟奏皇祖母。”
既然提起了皇陵及陵邑,劉榮自然也是順著話題,想要將自己對自己的陵邑——茂陵邑的大致規劃,講給竇老太后聽。
從后世人的角度來講,這件事其實很魔幻。
一個封建帝王,同自己的祖母、同樣身具皇權,且年歲更長的太皇太后,談論如何利用自己的死,以及自己死后的長眠之所……
怎么看都有些離譜。
畢竟在絕大多數后世人的固有認知力,古人,尤其是古代貴族,其實都是很忌諱談論死亡的。
其實,別說是這距離后世兩千多年的古華夏了——便是后世新時代前夜的二十世紀,除殉國、赴義之外,任何關于死亡的話題,也依舊和‘不吉利’三個字死死綁定在一起。
更有甚者,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新華夏,也依舊有不少迷信的人,堅守著這一忌諱。
最為夸張的,是某些地區的民宿,居然因為諧音的緣故,而忌用數字四!
什么買房不買四樓啊~
隨禮不隨四開頭啊~
車牌不要含四之類,可謂是‘面面俱到’。
后世新時代尚且如此,自更別提這兩千多年前,依舊處于落后、愚昧文明階段的漢室了。
事實上,如今漢室的絕大多數民眾,也同樣對類似的話題諱莫如深。
而且這種忌諱,一如華夏每一個朝代:自下而上!
越是地位顯赫的人,忌諱就越重!
底層農戶,或許只是忌諱提及‘死’字;
到了小貴族,則是要拓展到忌諱所有和‘死’諧音的字。
再到頂尖的貴族,甚至已經到了任何含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乃至這些字眼的諧音,都最好別提的程度。
就好比一個‘故’字,有過去、曾經的意思,卻也有亡故的意思;
所以在貴族之前,這個字的運用往往會十分謹慎,不到萬不得已——除非不用這個字就無法準確表達意圖,且交流雙方感情足夠好、不會因此而產生矛盾,否則這個‘故’字,便是萬萬用不得的。
‘故’字尚且如此,其余諸如死啊,亡啊之類,自然更甚。
事實上,不單如今漢室——古華夏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其實都是這樣的。
對于這類事的迷信、忌諱或有深淺,卻也是一般無二的越往金字塔頂端,忌諱越深。
但在這個范疇之內,當今漢室,卻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異類。
——不同于絕大多數封建朝代:漢家的天子,從來都不忌諱談論死亡!
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明明是和秦始皇一個時代的人,卻在死亡二字面前,保持了和始皇帝截然相反的坦然、淡然。
始皇年歲一高,就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尋仙問藥,謀求長身;
劉邦晚年彌留臥榻之際,卻是對因為擔心被怪罪,而謊稱‘我能治好陛下’的御醫破口大罵:生老病死,乃天道也,你這庸醫以為我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面對死亡的到來,劉邦面對的務必坦然,竭盡所能的為繼承人:孝惠劉盈,以及愛子劉如意盡可能安排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