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戰,仍以車騎將軍之銜指揮了高闕奇襲戰,拜為大將軍,溢封6000戶,食邑達到驚人的9800戶,距離點亮萬戶侯成就,僅差最后的200戶。
很難不說漢武大帝此舉,不是為了壓制衛青飛速增長的食邑,好給衛青留出足夠的上升空間。
只是畢竟是絕代雙驕、帝國雙臂;
這區區200戶的食邑,非但沒能成為衛青無法跨越的天塹,反而成為了衛青輝煌的一生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小挑戰。
第四戰!
衛青以大將軍,正式發動了漢家對草原幕南地區的大規模出塞作戰!
這一戰,衛青個人僅得賞賜千金,并沒有再得到食邑溢封;
但衛青的三個兒子,卻是悉數獲封為侯——長子衛伉為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干侯。
衛青再三請辭,才總算是推掉了漢武大帝的美意;
卻也間接促成了麾下將帥:公孫敖、公孫賀、公孫戎奴、李蔡、李朔、李沮、李息、韓說、趙不虞、豆如意等十人,悉數獲封為侯爵。
此戰最耀眼的,卻并非‘推辭三子之封,以使麾下十人封侯’的大將軍衛青,又或是獲封為侯的十人當中的任何一個。
而是以區區八百剽姚騎掀翻龍城,直搗黃龍,深入草原大漠如入無人之境的剽姚校尉:冠軍侯霍去病……
最終,長平烈侯衛青征戰半生,總共為后世子孫,賺下了長平侯國足足16700戶的食邑,以及三個獨立于長平侯國外、總食邑高達5300戶的徹侯封國。
在衛青最高光的人生階段,往往是上一場戰爭的溢封食邑還沒到手,衛青就又打贏了這一場戰爭;
等上上一場戰爭的溢封食邑終于敲定,下一場戰爭的勝利又已經到手。
以至于長安朝堂忙的腳不沾地,最終還是不得已,不顧衛青百般請辭,逮著長平侯府的嫡系男性子弟就封。
最夸張的時候,甚至出現了衛青某個妻妾臨盆時,宣詔郎官就侯在產房外;
待男嬰的哭聲響徹長平侯府上空,確定長平侯府有男丁降生的第一時間,就直接將襁褓中的新生兒敕封為侯的盛況……
在這個時間線,少年衛青被劉榮接進宮親自培養,也有一段時間了。
對于衛青的脾性——無論是性格還是操守,劉榮都報以九成九的信任。
余下那零點一成,也不過是出于帝王的本能,而給自己留下的些許余地。
對未來的衛青,劉榮期望極高!
同時,劉榮也不太希望將來,自己會出于‘萬戶侯已經是天花板,再溢封就不好了’之類的考慮,而強行壓制衛青的發展。
這場河套-馬邑戰役,算是為衛青,以及更往后的霍去病,贏得了相當充分的發育時間,以及相當樂觀的外部戰略條件。
劉榮自然也樂得通過此戰,將曲周侯酈寄的食邑溢封至12000戶,來提前為日后的長平侯、冠軍侯開好先例。
——萬戶侯,不是漢家酬封功臣的天花板!
——食邑超過萬戶,且大幅超過萬戶,并不犯法!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曲周侯酈寄,也算是沾了還沒閃耀華夏青史的帝國雙臂:長平侯衛青、冠軍侯霍去病舅甥二人的光。
說回眼下,河套-馬邑戰役結束之后,即將因功獲封為侯的有功將士。
主帥酈寄溢封高達7000戶,食邑達到驚人的12100戶;
余下的將官,自然也能得到至少5000戶以內的食邑溢封,或是食邑4000戶以內的侯爵敕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