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這廝~
不會是要來真的吧?
不是在相府過罷金印紫綬的癮,而是要正兒八經主政外朝?
如是想著,劉舍望向竇嬰的目光中,也隱約多了幾許誠摯。
便是面上那日常化的虛偽笑意中,也多出了一抹由衷的親近。
——劉舍是幸臣,最怕別人說他不干事兒!
所以,劉舍很愿意做事情,同時又很討厭那些不做事的人、很欣賞那些愿意做事情的人。
尤其是竇嬰這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外戚,更是讓劉舍不免又高看了一眼。
只是現如今,相府是真的很忙;
劉舍再怎么欣賞竇嬰‘愿意學習’的態度,也實在是……
“嗯……”
“既然魏其侯坦誠,那我,也就不與魏其侯虛與委蛇了。”
“——現如今,相府需要解決的事,大都與朔方、五原二郡有關。”
“這些事,恕我不能將其中的任何一項,完全交由魏其侯去處置。”
“如果只是想旁聽、視政,魏其侯隨時可以來相府——隨時可以在相府的任何一個地方,向任何人請教。”
“更完全可以直接向陛下,乃至太皇太后討教。”
···
“若是魏其侯,當真想要做些實事……”
“嗯……”
說到最后,許是不忍回絕竇嬰,打擊竇嬰的積極性,劉舍還是遲疑了。
最終,劉舍終還是暗下咬咬牙,起身對竇嬰微微一拱手。
“若魏其侯不嫌,長安東、西二市,又城外槐市,或可暫由魏其侯代掌其事。”
“——不必有所作為。”
“只須處理此三市,于平日里所生之變故,使東、西、槐三事瑣無,無須通傳相府,便可得到妥善處置即可。”
···
“魏其侯萬莫以為,此乃吾敷衍之舉。”
“——太宗孝文皇帝之時,東、西、槐三市,曾為時儲君:先孝景皇帝交由晁錯執掌。”
“彼時,先孝景皇帝對太宗孝文皇帝說:晁錯這個人,學問是沒問題的,才能也非常出眾。”
“但是否是個紙上談兵的趙括,還得看晁錯能否將事務繁雜的市集,給打理的井井有條。”
“后來的事,不需我多贅述,君侯也都知道了。”
···
“去歲之戰過后,我漢家,必當以武夫當道。”
“魏其侯身有不便,于軍中難有建樹。”
“此番,許便是魏其侯,以武轉文、自軍入朝之轉機……”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