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打贏都不抱太大希望,即便是有錢,也不可能借給周亞夫這個大概率會平叛失敗的太尉了。
于是,哪兒哪兒都借不到錢的周亞夫,最終無可奈何的找上了南市的子錢商人。
要不說商人的嗅覺敏銳呢。
——長安子錢豪商無鹽氏,二話不說就借出去千金,供周亞夫作為平叛軍費!
當時,整個長安城都覺得:無鹽氏是個傻子。
將千金——將近一成的家產,給周亞夫拿打水漂不說,還因此上了‘新帝’的清晰名單?
無鹽氏這商業眼光,怕是比竇老太后的眼神還差吧!
最終的結果,卻是讓坊間內外大跌眼鏡。
——周亞夫,還真就把來勢洶洶的吳楚七國之亂給平了!
非但平了,而且還是短短三月而平!
至于無鹽氏借出去那千金,也在戰后,變成了連本帶利的一萬一千金,回到了無鹽氏的懷抱。
前后短短三個月,家貲累萬萬的無鹽氏,便完成了家產翻翻的壯舉!
非但如此,無鹽氏甚至還因此,而成為了臭名昭著的子錢商人中,唯一一家‘于國有功’的忠臣義士!
便是那些欠了無鹽氏錢,而且是利滾利欠了本金幾十倍的人,也窮盡所能的湊來了錢,把無鹽氏過往這些年的壞賬給填上了。
有那么一段時間,無鹽氏甚至一度成為長安,乃至全天下人爭相效仿的榜樣!
巔峰之時,甚至有人將無鹽氏,同那位名垂青史的投資大師:秦相呂不韋相提并論。
只可惜,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因吳楚七國之亂而財富翻倍、名聲大噪,同時又享譽天下的無鹽氏,很快就在之后,太子劉榮主糧價平抑事當中,成為了時太子儲君、當今劉榮肅清‘逆賊’的典型。
——當時,劉榮通過往拋售糧食來壓糧價,糧商們、功侯們則通過收購糧食,造成市場上糧食緊缺來哄抬糧價。
而在這期間,無鹽氏不知為何,竟是一夜之間失去了那敏銳的政治嗅覺,居然摻和到了這件事當中,為那些意圖哄抬糧價的商人、公侯們,提供利率極低的短期借貸!
若非劉榮早有準備,又打了敵對勢力一個措手不及,外加竇太后、先孝景皇帝同時出手,說不定那一次,劉榮還真就會栽在無鹽氏手中!
被區區一家商人如此針對,劉榮自然也是不含糊;
在后續,查辦哄抬糧價的‘亂臣賊子’時,毫無心理負擔的把無鹽氏也給加了進去。
至此,自太祖高皇帝年間便于長安發跡,并于吳楚之亂后名揚天下的‘義商’無鹽氏,再出名后短短一年之內,便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連帶著子錢,即高利貸商人這一行,也成為了坊間公認‘太子很不喜歡’的行業之一,生意一落千丈。
現如今,南市已經找不到子錢行的身影了。
據說是當年無鹽氏的事之后,子錢商人們都為了‘暫避太子之威’,暫時關閉了鋪子。
結果卻是太子變監國太子,后又繼位做了天子;
子錢商人們自知‘翻盤無望’,便只得把鋪子遷到了城外。
——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嘛!
而槐市,便是這些從長安灰溜溜逃走的子錢商人們,最終在城郊選定的落腳之所……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