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問題的是麥,出問題的原因,又是先前大家伙——至少是絕大多數人都不了解的專業知識。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就輕了不止三五個檔次。
頂天了去,也就是劉榮夾槍帶棒的批評石建幾句‘好好學學專業知識,下不為例’之類,而后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在場眾人心思各異,此時的劉榮心中,卻盡是尷尬。
而劉榮尷尬之所在,也恰恰是劉榮即便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也絕對不能自己說出口,而是要借這么一位老倉吏之口,來指出問題關鍵的原因所在。
——少府內帑改儲粟為儲麥,以麥作為國家第一順位倉儲主糧,是劉榮早在太子監國之時,便定下來的國朝大政!
雖然這件事當時,是借先孝景皇帝之手頒詔施行,但朝堂內外無人不知:這件事背后的真正推手,正是彼時的監國太子、如今的天子劉榮。
將國家倉儲主糧,從數百年來的粟改成麥,這件事本身沒有問題;
改了之后,發現麥不太好儲存——至少是沒有粟那么好儲存、存不了粟那么長時間,也同樣不是問題。
摸索嘛;
畢竟一開始,誰都沒想到冬天都能種活的宿麥,居然‘嬌氣’到了倉儲如此困難的地步。
而且比起粟,麥制食品也確實更好吃、更有營養,尤其更有飽腹感。
——經過過去這幾年的推廣、普及,睿智的華夏民族早已經發現了麥,即面食的諸多好處。
對于底層百姓而言,吃麥比吃粟更容易吃飽,麥也比粟更抗餓,吃完之后也更有勁;
長期以面食為主糧,更是能對身體狀況有顯著改善!
身體差的吃面食,身體慢慢就結實了;
身體好的吃面食,更是力氣越來越大、手腳越來越有勁兒。
孩子吃面食,個頭長的越來越快、越來越高;
老人吃面食,也是小病小災出現的頻率大幅降低,簡況狀況明顯好轉。
現如今,民間雖然還沒到神話面食的程度,卻也已經基本達成了社會共識:麥粉面食,就是比粟更好的細糧!
考慮到經濟因素,毫不夸張的說:面食,是底層百姓所能吃到、吃得起的糧食中做好的那個,且沒有之一!
底層百姓考慮的是飽腹感、營養、性價比,貴族考慮的,則更多的是口感。
——在過去,沒有麥粉面食這么個主糧類目的時候,別說是貴族了,就連皇宮里的太后、天子,能吃到的美味珍饈都只有那幾樣。
究其原因,不單是調味料、烹飪方式單一,也同樣有主事單一的因素在其中。
過去,貴族能吃的主糧是什么?
不是高粱米,就是粟。
二者的做法無一例外——要么蒸飯,要么煮粥。
也就是說在面食問世之前,天下貴族的餐食,幾乎都是固定的。
——面前要么擺著一碗飯,要么擺著一碗粥作為主食;
像樣點的菜肴,也就是炙肉(烤肉)、烹肉(水煮肉)、肉糜(肉羹)、烹菜(大雜燴),外加些咸菜之類。
反觀現在?
嘿!
面食問世,可不單單只是讓貴族餐桌上,多出了一個‘面食’的主食類目!
包子!
餃子!
饅頭!
餅子!
湯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