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喜歡嗎?
當然不是。
關東六國之君主,英明也好、平庸也罷——至少不會是蠢材。
站在君王的角度,他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其實都是最符合本國利益的決策。
而割土事秦,聽上去慫的一批,一點血性都沒有,甚至還透露著滿滿的愚蠢氣息;
然實則,對于彼時的列國而言,割土事秦,已經是性價比最高、損失最小的選擇了。
——張儀游說六國,靠的從來都不是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
而是張儀身后,數十萬大秦銳士手中的三尺不崩之劍!
與其說,張儀空口白話,便為秦贏來無數城池、土地,倒不如說,是張儀握著一把名為‘我大秦銳士足百萬’的青銅劍,架在列國君主的脖子上,逼著列國割土保命。
誠然,正如后世那紙《六國論》所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今天割,明天割——日日割,都只能換回當夜睡個好覺;
睡醒天亮,秦人的軍隊又來了,又該割讓土地了……
聽著是憋屈,是愚蠢;
但不割行嗎?
割了,你損失一城,起碼當天不用打仗、當晚還能睡個好覺。
可若是不割,那就是立刻就要打起來!
最后的結果,極大概率是秦大勝,你大敗;
海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砸下去,最終換來的戰果,很可能是被秦奪走十城!
而在戰爭開始之前,你原本可以只割三城,就省下這整場戰爭的投入,以及所有其他的損失……
這就好比你面前擺著兩顆藥。
都是毒藥。
左邊這顆,吃了立馬死;
右邊這顆,吃了之后會越來越難受、越來越虛弱,直到最后難受的不行、虛弱的不行了,你才會死。
你當然不愿意吃這兩顆毒藥當中的任何一粒。
可倘若,除了這兩顆擺在你面前的毒藥之外,還有一把頂在你腦門上的槍呢?
兩相全害,取其輕者。
——當兩個選擇都很糟糕的時候,只能選擇相對不那么糟糕的那個。
戰國末期的關東列國,便是按照這個行為邏輯,做出‘割土事秦’的決策。
而老秦人為之自豪的,從來不是赳赳老秦,出了個耍嘴皮子的張儀;
真正讓老秦人為之自豪,甚至到了即便秦亡已經數十年,更已經被如今漢室定性為‘非法統治的偽政權’,也仍舊讓老秦人緬懷、唏噓的,是支撐著張儀在關東瘋狂作死,卻非但沒死,反而還換回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的大秦銳士。
對于老秦人而言,真正的強大,便是我強大到不用拔劍出鞘——僅僅只是把手伸向劍柄,你就已經跪地求饒了。
對于老秦人而言,真正強大的國家,是國家強大到根本不用調動軍隊——僅僅只是軍隊存在,就足以讓敵人膽寒,寧愿屈辱割土,也絕不愿開啟戰端。
曾經的老秦人,曾這般強大;
曾經的老秦,也曾這般強大。
緬懷之余,關中的‘老秦人’們也曾斷定: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漢家,再強大到那個程度了。
而這一次,老秦人們驚喜的發現:類似的端倪,似乎開始顯現了。
——敵人,開始割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