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義渠人這樣的內附游牧民族而言,在投身于華夏文明懷抱之后所發現的驚喜,主要有三點。
其一曰:農耕。
農耕文明天然具備的高下限,往往只需要一個照面,就能將下限無限趨近于零的游牧文明淘汰。
其二曰:朝堂。
農耕文明特有的,游牧文明并不會有,或者說是‘并不完全有’的中央朝堂,以及朝堂下轄的地方郡縣政府,對于治下事務的處理、對于突發事件的‘托底’,都是草原上沒有的。
其三,便是軍功。
——在草原,軍功是換不來什么東西的。
舉個具體一點的例子。
作為整個已知世界唯二的兩個大塊頭,漢匈雙方幾乎是從方方面面,都將對方當成整個世界上,唯一有資格和自己相提并論、同自己掰掰手腕的對手。
對于戰場上斬獲敵方軍卒首級的軍功,雙方的重視程度也基本一致。
——按照漢家過去的軍法,斬首匈奴正卒一級,曲長,即百人長以下可以直接官升一級、爵公乘以下這直接進爵一級。
與此同時,無論是官面還是民間——無論是黑道還是白道,都對此等曾斬獲匈奴首級的勇士崇敬有加。
制度在獎勵,社會風氣在認可,社會普行價值在提倡;
幾乎整個漢室,都在善待這樣一個‘有功之士’。
而在草原,情況則稍微有點復雜。
——對于戰場上,能陣斬漢軍兵卒的勇士,草原上無論是單于庭這種至高統治層,還是底下的雙頭鷹八柱,乃至更往下的部落頭人,也同樣是提倡并尊重的。
但這里的尊重、提倡,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以及偽現實層面。
何謂‘偽現實’層面?
就好比你作為一名匈奴勇士,在戰場上僥幸殺死了一名漢軍士卒,并英勇作戰直到戰爭結束,活著走下了戰場。
那么接下來,便會是你們部族的長輩,對你毫不吝嗇地豎起一根大拇指,然后稱贊一句:不愧是我xx部的勇士!
等你回到了部族,恰逢部族頭人心情不錯,召見了包括你在內的所有‘有功之士’時,也也有機會從頭人口中得到一句:不錯,真是個勇敢的年輕人,部族的未來有希望了。
亦或是:我們老啦~
部族的未來,都要看你們這些年輕的勇士啦~
等類似種種。
頂天了去,你運氣爆棚,在某一次蹛林大會被單于掃了一眼!
碰巧,單于聽說了你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跡,你也有可能極其幸運的得到單于的夸贊。
類似于一句:年輕人不錯,我看好你。
然后就~
沒了。
除了得到口頭夸贊、精神崇拜之外,你再也無法獲得其他任何實質性的利益。
原來是個卒子,現在也還是個卒子;
原本是個牧民,現在也依舊是牧民。
你殺敵一人、斬首一級的軍功,無論是從部族頭人手里,還是單于庭那里,都換不回哪怕一只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