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僅僅只是做了個開場白,這場時間跨度明顯短不了的會議,便陷入了一陣極為漫長的沉寂之中。
——壟斷。
準確的說,是國營單位壟斷某一大宗商品。
放在后世新時代,這尚且是一件盤根錯節,需要剝絲抽繭,層層疏離的大難。
在這兩千多年的漢室,難度自更是不言而喻。
就拿五年前,吳楚七國之亂平定之后,關中出現的糧食價格波動,以及后續一系列動蕩距離。
商人們為何要哄抬糧價?
因為更高的價格,可以讓商人牟取更多的利潤,賺更多的錢。
那朝堂中央為何要出手,平抑糧價?
因為穩定的價格,更有利于底層民眾的生存,能更好的保護底層民眾,以及社會的穩定。
雙方各有所圖,想要達成的目標針鋒相對,遵從的邏輯南轅北轍,這便是矛盾。
而且是極為尖銳的利益矛盾。
——一方要吃人,一方要保人。
最終的結果,便不外乎:要么前者如愿吃人,更甚至吃掉后者;
要么,是后者如愿保下人,更甚至抹除前者。
但這件事對于后者——對于想要保護民眾的朝堂中央而言,真正的難點就在于:商人們哄抬物價,往往是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們的險惡意圖的。
商人們哄抬物價,從來都不會直接了當的說:我今年想多賺點錢,所以漲價了;
你們這些泥腿子乖乖掏錢吧!
而是會扯一些產量下跌、成本增高、需求增長之類的幌子,以名正言順的哄抬價格。
——不漲價不行啊~
——不漲價就要虧本啦~
——地主家也沒余糧啊~
等諸般此類。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長安朝堂中央,還是郡縣地方官府,其實都不太方便以太過強硬的手段,去鎮壓‘事出有因’的貨物價格。
人家漲價,是有‘正當理由’的!
你官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死活不讓人家漲價,還講不講道理了?
于是,官府只能‘講道理’。
即:在規則允許的范圍之內,通過拋售平價糧,來宏觀調控市場。
——你高價賣,確實‘事出有因’,雖然道德敗壞,但終歸不犯法,我確實管不著;
可我低價賣,那也是心系天下蒼生,非但光偉正,而且同樣不犯法!
你樂意高價賣隨你;
我樂意低價賣,你也照樣管不著我!